本普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诸朝来我农家乐 > 120-130
    第121章

    红糖越打越稠,到已经一拿起勺子就带起来一大片后,厨师长把已经沙化的红糖倒进了方形的备菜盘里。

    “等着吧,因为我们把红糖打得很好,它和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干的也就快。”厨师长估摸了一下,“说不定都不用等到明天,今天晚上就能成形了。”

    而且锅里边还有剩余的薄薄一层红糖液,就他们打红糖这一会儿都已经干了,厨师长也没浪费,用铲子‘库吃库吃’铲到锅底。

    徐雪筠捏了一小块碎红糖,真的很薄,放进嘴里却没有那么快的化开。

    “好吃。”

    就是很纯正的红糖味。

    厨师长把残渣都倒进碗里递给他们,让他们去旁边捏着吃。

    卫青好奇的拿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好甜。

    商鞅的时代更是没有红糖,品尝之后,竟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找什么词来形容它。

    和比较矜持内敛其他几人相比起来,曹丕就直白的多。

    他可是嗜糖到都被人怀疑有糖尿病的人。

    现在他嘴里嚼的好像不是糖,而是粉面馒头一样。

    徐雪筠只是扭头去端糖稀的功夫,再回来就发现装了红糖的碗里面少了一半。

    她眨了眨眼,在几人脸上滑过一圈,又落回到碗中。

    怎么回事,是她刚才记错了还是什么?

    几人装的倒是一本正经,好像刚才塞了好几口糖的不是他们一样,曹丕更是扭头不去看她,生怕被她发现什么异样。

    徐雪筠甚至还往地下看了一眼,以为是碗破了,怀疑自己怀疑餐具,都没有怀疑到他们身上去。

    她不光端来了糖稀,还端过来一盘子粘豆包:“尝尝,刘姨自己做的,我觉得比外面卖的也不差什么。”

    是之前包好在冰箱里面冻着的,徐雪筠一直怀疑刘姨认为食物只要放进冰箱就得到了永生

    真害怕秦始皇要是哪天复活了,听了她的忽悠,再把自己给冻冰箱里面去。

    刚才在他们开始熬糖稀的时候,厨师长不光泡了银耳,还把粘豆包挑了一盘子蒸着,早就熟了,因为他们糖还没做完,所以只关了火在锅里面闷着。

    “是黏饽饽。”胤禛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么猝不及防的又看到了他们惯吃的食物。

    满族人喜欢吃饽饽,因为好保存又方便携带,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像粘豆包一样的圆形,有扁的,甚至还有像甜甜圈一样的,或者包子饺子一样的形状,因为总的来说,饽饽就是一种用面包裹着其他食物的东西,甜咸各有,若是喜欢,里边想放什么馅都行,范围非常广泛。

    毕竟经常在马上跑,那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可能像是南方一样来碗只能坐着吃的面,又或者是米饭配上三菜一汤,饽饽揣在怀里,路上饿了直接掏出来就能吃。

    东北的粘豆包也是满族在东北地区生活所留下来的痕迹。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粘豆包也不只是东北地区的专属,只要想吃,在哪都能吃着,刘姨一开始甚至都不会做粘豆包,还是徐雪筠在网上看到了,馋的不行,央求着她学着做的。

    “还挺会吃。”康熙瞧着也笑。

    黏饽饽蘸蜂蜜可是宫里面才有的吃法。

    结果他们现在倒是人人都这么吃了。

    几人甚至都没找座位,就这么围着餐边柜你一口我一口的,就把一大盘子粘豆包给蘸着糖稀吃掉了。

    厨师长过来,嚯了一声。

    还是大小伙子吃饭得劲,他瞧着做饭也得劲。

    厨师长也是坚定的认为,年轻孩子压根都不需要减肥的一派,小小年纪减什么肥,不吃饭人不就怏了吗?

    不吃饭怎么学习怎么工作,人怎么有精神?

    有的时候来农家乐的客人,男女都只吃几口就开始撂筷子了,厨师长瞧着都摇头。

    吃的还没家雀多,那腰细的裤子都快挂不住了,还要减。

    所以最近他就很满意,来农家乐的客人吃饭吃的都很满足,他看着也开心。

    “来来来,这一盆甜菜水我给你们烧好了,你们过来瞧着吧。”

    其实做冰糖非常简单。

    厨师长让他们看,他拿了一根筷子沾了点水,然后往锅里一甩,水和糖融不进去,刚才甩进去的水在糖上面成一个小圆球:“这样就代表可以了。”

    把锅里的糖都倒出来。

    厨师长没找着特别合适的罐子,就拿了几个大杯子。

    “然后做冰糖,不是光把这个水放那就行了,得需要一个让它粘在上面的东西,现在的工厂是不需要了,但是我们小时候用的都是白绳。”

    也就是棉线。

    厨师长让他们看着自己的手法:“就这样绑在筷子的正中间,你们最好按我这个方法绑,不容易掉又好拆,当然,只要能固定住,你们想怎么绑就怎么绑。”

    至于为什么厨师长要让他们看自己的手法呢,因为:“想让它更快的结晶,还得要个糖引子。”

    厨师长还在棉线下方绑了一颗冰糖,这个才是他们要注意看的手法,因为冰糖不大,也不好绑。

    接着,就把冰糖扔进杯子里,棉线垂在糖水中,接着把筷子横着放在杯子上。

    这就已经好了,接下来就只需要等冰糖慢慢结晶就行了。

    而他们的任务也显示完成,这就代表他们学会的步骤没有问题,甚至连那个他们本来以为完成不了的将甜菜制成白糖的任务也完成了。

    只是在后面画了一个斜线,将白糖更正为了红糖。

    只剩下最后一个任务。

    几人一咬牙,最后还是李世民的牙咬的更碎一点:“甘蔗才是永远的神,甜菜永远只能做第二!”

    他猛的喊了这么一声,让徐雪筠吓了一跳,甚至都没顾得听清他说的话:“你说什么?”

    已经喊过一次了,李世民就再喊不出来了,小声的说道:“我说甘蔗才是永远的神。”

    已经有人帮他们做了抉择,曹丕此时坦然的多:“说甜菜永远只能做第二。”

    徐雪筠:“”

    这就是老年人玩梗的威力吗?

    她面上看着没什么,但脚趾已经抠起来了,只是为了不让李世民尴尬,勉强撑着:“嗯的确,甘蔗更方便一点。”

    但李世民怎么看怎么觉得她眼神中只透露出来了四个字。

    ‘你没事吧?’

    他捂着脸,觉得自己为了这五十块可真是付出甚多,把脸都给丢没了,还让人怀疑了一下自己的智力有没有问题。

    厨师长开始赶人了:“刚吃了那么多糖,糖水等中午吃饭的时候再给你们喝,马上就要做饭了,你们出去玩会儿吧。”

    十点多了,是厨师长要开始忙碌的时候了。

    李世民灰溜溜的出了厨房,徐雪筠反而有些同情他。

    她懂,有的时候人是会有脑袋一抽的时候。

    “去坐船不?”她问道,“今天的天气很适合划船。”

    主要是有风,风一吹,带着水气扑面而来,徐雪筠觉得在秋日划船可比在夏日划船要舒服的多。

    “去。”哪怕还在尴尬中,李世民也迅速答应,他们现在都知道,越有玩的地方才越能触发任务。

    就是不知道天幕这次会让他们做什么。

    徐雪筠还带点小骄傲:“我们湖边的景色可是经过一番布置的。”

    原本长可长不成这样。

    现在他们已经坐上船行驶到湖中央了。

    九月底的午后,阳光不再如盛夏时那般炽烈,而是变得柔和而温暖,湖面平静如镜,就像徐雪筠说的那样,今天的天气很好,偶尔有几缕轻风拂过,便会在湖面带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

    而从湖往外看去,湖边竟然种了一圈芦苇。

    徐雪筠还抱怨呢:“别人都说秋天金色的芦苇好看,但是我家种的芦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夏天的时候是绿的,一到秋天它直接就干了。”

    就跟那秃了头一样。

    不过现在还好,还没到秋天呢,瞧着倒也绿意盎然。

    湖面上有荷叶,荷花开的最盛,赏过无数美景的几人都知道此时的荷花代表它已经要败了,但在凋落前,它依旧是这个湖上最美丽的风景。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水面上,金光闪闪。

    曹丕忍不住弯腰用手拨动水面,清冽悦耳的水声好像能够洗涤心灵,让他有想要吟诗的冲动。

    曹丕,曹操和曹植被人共称为三曹,他不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燕歌行》被认为是现存的第一首七言诗,他还著有《典论》,其中的《论文》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本人也非常随意洒脱,在私下里的时候没什么架子,还曾因为其的好友,同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病逝,伤心不已,带着一帮朋友去祭奠他时想起王粲生前最喜欢听驴叫,于是和一起去祭奠他的朋友学驴叫。

    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在后世看来当然有种种不足,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才选拔来说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虽然有的时候的确心性狭隘,但是后世对他的许多印象其实并不来自于真正的历史,而是来自于《世说新语》。

    很多人会想说,自己都没有看过《世说新语》,又怎么会被影响呢?

    但——就比如上面这个学驴叫,便是出自于《世说新语》,众人皆知的‘七步成诗’也是出自于《世说新语》,许多人不知道《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其实它的作者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

    而刘义庆是刘宋皇室,一直以汉代的后裔自居,这其中的恩怨自然不必多说,所以《世说新语》中有不少有关于曹丕类似于‘七步成诗’的故事。

    但这还没完,因为《世说新语》的影响力虽然在当时非常大,但是在后世并没有那么大,它是怎么渐渐传开的呢。

    首先是因为《昭明文选》,其中收录了这个故事,而唐朝科举盛行,据唐代的史料记载可以推知,《文选》的地位几已可与儒家经典并列,《文选》可以算是当时的必读书。

    接着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又将‘七步诗’传播演绎了一番。

    从此曹丕心胸狭窄,迫害手足的形象就牢牢的定在了他的身上。

    但实际上,若是有人当真去了解一下曹植的文采就会发现,在当时,别说是像曹植这样惊才绝艳,写出来了《洛神赋》的文学天才,就连一个普通的才子,他都能七步成诗。

    如果曹丕真的提出来了这个要求,那可绝对不是在为难人,而是在放水。

    第122章

    “这船真不错。”刘禹锡在历经半天后也放开了。

    他可还要在后世待两天的——再者他的性格本就不胆怯,只是因为突然见到了唐太宗陛下,感到畏手畏脚而已。

    但唐太宗陛下自己都没表示出来高人一等的态度,他太过尊敬,反而会让大家都不自在。

    所以此时也当真能静的下心来游湖。

    在唐朝时期,文人游湖,欣赏风景的同时作诗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所以不仅曹丕看见此处美景有想要吟诗的冲动,刘禹锡也有。

    他清咳一声,正要开口,但天幕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创作欲。

    【亲爱的游客们】

    天幕的声音还是照常的温和冷静,但却像是今天很有兴致一样,念了一通开场白。

    【欢迎参加今日的游湖讼诗活动!当我们置身于这碧波荡漾的怀抱之中,相信诸位的心中一定都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诗意。这湖光山色,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而今天,我们不仅要一起领略这令人陶醉的美景,更要品鉴那些流传千古的关于湖的诗词。让我们以诗会友,共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邃情感与哲思。】

    【请诸位和自己朝代的诗人共同作战,接替抢答】

    天幕这次的规则念的挺久,几人听完总结就是他们代表自己的朝代来抢答念诗。

    没错,是念诗不是作诗,因为是由他们朝代的诗人抢答,他们只是复述出来而已。

    一人有十秒钟的空隙。

    一首诗十元,而他们念出来之后,若是徐姑娘能够说出来诗句的名字,则再加二十元。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尽量挑选一些在他们当代都已经比较出名的大诗人才行。

    李白咳了一声,颇为自信的挺直了腰板。

    没办法,有这个实力,他在后世的时候念哪首诗,徐姑娘看起来都知道的样子。

    而商鞅和卫青面面相觑。

    他们早就在互相了解中知道,诗词是在唐朝和宋朝迎来了黄金时期。

    那这两个唐朝人,不就占了很大便宜吗?

    他们诗人多的据说念都念不完。

    而且徐姑娘看起来似乎也对唐诗比较了解。

    天幕也知晓他们的顾虑吧,毕竟在这方面他们的确不占优势,于是便另外划分了一下。

    【商鞅,卫青,曹丕为一组,代表从战国至唐朝之前的朝代】

    【李世民,刘禹锡为一组,代表唐朝】

    赵匡胤急的简直要跳脚,不仅是他,朱元璋也着急。

    怎么,他们宋朝和明朝没有大诗人不成?

    他们宋朝明明最礼遇有才华的人了。

    天幕似乎安静了两秒,好像也在思考,接着便又加了一条。

    他把宋朝和明朝分给了两组。

    宋朝分给了商鞅,卫青和曹丕他们一组,明朝分给了李世民和刘禹锡一组。

    游湖讼诗大赛,正式开赛!

    只不过在开赛之前,几人还要给自己的任务打掩护。

    卫青温和的问徐雪筠要不要玩一个游戏。

    徐雪筠原本趴在船的栏杆上,闻言回头:“玩什么游戏?”

    “我们念出来诗词,你答诗词的名字。”曹丕觉得这个再简单不过了,听过看过的好诗,怎么可能会忘记掉呢?

    但本来以为好说话的徐姑娘会一口应下,结果没想到她却连连摇头:“这个不太行,我背诗总是记不住诗的名字。”

    还经常把朝代和作者搞混,张冠李戴说的就是她,为此她明明背诗背的其实总量也挺够的,但是每到考试的时候就还总是写错空。

    这话一说,几人都纷纷对视。

    尤其是朝代靠前的卫青和商鞅

    后世的学子到底有多少诗要背?换句话说,他们之后朝代的诗人到底写了多少首诗?

    但曹丕央求徐雪筠一起,她便也推半就的答应了,只是还提前给他们打了预防针:“我真的背的很一般啊。”

    能把她拉进来参与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在徐雪筠看不到的维度,双方头上亮起了灯,并且开始了倒计时。

    李世民还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面包放在桌子上,谁先摸到就算是抢到了。

    这让本来想给他们发抢铃的天幕默默的把自己的铃给收了回去。

    三,二,一!

    几人犹如饿狼扑食一样抓向面包,不过虽然在徐雪筠看来,他们几乎是同时抓到的,但天幕却能精准的计算出来,到底是谁先碰到的。

    商鞅三人为红方,李世民两人为蓝方。

    【蓝方作答】

    压根都不用看天幕上争先恐后发出来的诗句,刘禹锡自己就有和湖有关的诗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明明是优美的诗词,却因为太过着急直接喊了出来。

    徐雪筠也被代入进去了,猛的拍桌而起:“《洞庭湖》!”

    刘禹锡真是眼前一黑。

    洞庭湖什么洞庭湖,就光听着洞庭两个字了是吧?

    他写的《望洞庭》!

    “不对不对。”见天幕没有让他们开始下一轮,刘禹锡连忙提醒,“洞庭两个字是对的。”

    同时还在心中忍不住窃喜了一下,虽然徐姑娘没有把他诗的名字记对,但是看上去也不是完全没有听过呢。

    他的诗作,竟然真的流传到了千年之后吗。

    而元稹则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头:“哈哈,《洞庭湖》是我写的。”

    一首简单的五言律诗——诶呀,要是刘兄念的是他的诗就好了,这一题的分就拿到了。

    “啊?”徐雪筠懵了一下,但是一开始就没记住,她就只能靠蒙了,“洞庭春色?观洞庭?洞庭水?望洞庭?”

    在刘禹锡都不抱希望的时候,徐雪筠念出来了正确的答案,并且在他还没缓过神的时候,天幕就又开启了倒计时。

    三,二,一!

    曹丕呲牙咧嘴的,因为他的手是放在最下面的,结果他的手上面还被几个人抓着,这几个人手劲里那是相当大,给他捏的感觉骨头都要裂了。

    不过他抢到了。

    “汛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很好,这又是一个把原本优美抒情的诗给喊出来的人。

    但如此激动的他面对的却是徐雪筠茫然的视线。

    曹丕心都凉了:“徐姑娘不知道这首诗?”

    一点也没听过,连猜都不猜了吗?

    徐雪筠尴尬的哈哈笑了一声。

    那什么,她早在刚开直播的时候她就说过。

    她艺术生来着。

    而且这首诗是四言诗她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但是她学的四言诗本来就不多呀。

    “好吧。”

    曹丕强忍心中酸涩:“这是曹丕的《秋胡行》。”

    秋胡行三个字被他一字一顿的念了出来,听着竟然还有点咬牙切齿。

    商鞅安抚他:“没事,机会还多着,我们再来。”

    而且抢到一首就已经把十元的保底给拿到了,总之多抢是没错的,念的多了,机会才更大。

    天幕又重新开启了倒计时,而这一次是卫青抢到的。

    卫青没有托大,他也没有什么诗集可以念,于是谨慎的在自己面前的题目上挑选了一首他自认为不错的,主要是听着简单且朗朗上口,他认为说不定这样的诗句才能更好的传唱下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他还没念完呢,徐雪筠就迫不及待的接了下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人心中安定,觉得按照徐姑娘这个熟练度来看,一定稳了。

    两人期待的瞧着她,却见徐雪筠念完诗之后便卡壳了半天:“额名字名字是”

    是什么来着?

    “不是,这首诗你这么熟练。”曹丕作为一个大才子,真是忍不住了,“你怎么就偏偏不记得名字了?!”

    这像话吗?这像话吗?

    刘彻猛的一拍大腿:“看吧,我就说当时我觉得诧异不是我的问题。”

    明明看着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结果连汉文帝汉景帝是谁都不知道——这压根就不是一个正常学习的流程啊。

    谁学诗不是从头开始学的,谁背皇帝不是先从第一个皇帝背到最后一个的?

    怎么,后世的诗都不念名字不成。

    徐雪筠把自己的头都快挠破了,她是真的觉得这首诗很熟悉,但是这首诗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呢?

    杨万里暗暗喊糟。

    “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啊!”

    他这话在天幕上一发,原本不知道这首诗的人也都摆手。

    就连望洞庭三个字,徐姑娘都能记错一个,他这这么长的一个名字,徐姑娘能记得才怪了。

    果不其然,哪怕卫青到最后都把名字念了出来,徐雪筠却还是没印象,抱着自己的脑袋苦苦思索:“真的是这个名字吗?”

    怎么看着和诗没有一点关联呢?

    卫青和商鞅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意思。

    看来他们用质是取不了胜了,只能用量取胜。

    下一个抢到面包的是刘禹锡。

    他这次没有念自己的诗,而是看着天幕念出来了一句他也知晓的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一出,徐雪筠就顿感熟悉,不过现在几人怕的不是她不熟悉,而是她只知道诗词却不知道名字。

    不过幸好徐雪筠自己翻过来复过去的念了几遍之后就想起来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难得有个她记住的,此时笑得格外灿烂,让曹丕看着心里又酸了一下。

    行,就不知道他的诗是吧?

    这个仇,他记下了。

    而白居易的面色柔和了几分。

    嗯,总算是没辜负他上次去天幕的时候陪着她玩了那么好几天。

    接下来双方有来有往,卫青他们毕竟是三个人,抢到的次数多,但是李世民的手速也不是盖的,抢到的次数也不少,并且他念出来的诗,徐雪筠一般都能记得起来名字。

    “你到底背了多少首唐诗啊?”曹丕都不是嫉妒了,他都开始羡慕了。

    虽然他也觉得对面两人念出来的不少诗,挺不错的但是和他们一对比,这落差也太大了吧。

    而且对面可以换着念,那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贺,李商隐,王勃,王维

    哗啦哗啦几十个,一人一个都轮不上。

    而他们呢,念唐朝以前的,徐姑娘十个能说出来一个都不错了,念宋朝的几乎就逮着那几个人念,徐姑娘才能答上来。

    就比如那个总是刷屏的苏轼。

    不过也幸好有辛弃疾,李清照,王安石,柳永之类他们不认识的人能够给他们帮助。

    不过天幕也说了,要给他们分钱的。

    曹操无奈:“吾也是尽力了。”

    但他写湖的诗句还真不多——倒是有写海的,但天幕不让算。

    曹植倒是写了不少,可是他的诗,光是念出来让徐姑娘复述一遍,徐姑娘都复述不下来,更别说知晓并且猜到名字了。

    曹植很无辜,觉得这不能怪他。

    他怎么能想到徐姑娘都念到大学了,却连‘鰕游潢潦,不知江海流’中的‘鰕’都不认识。

    这字很生僻吗?

    最后,双方心力交瘁的在天幕开心的声音中结束了这场游戏。

    卫青三人获得了三百七十元,李世民两人获得了四百二十元。

    他们现在也知道为什么天幕这么明显的把他们三个人划分在一起了——因为他们三个人加起来都没打得过对面两个!

    听了曹丕问她背了多少首唐诗,徐雪筠撑着脸仰头回忆:“幼儿园的时候开始背唐诗三百首,上学之后”

    但是她还没说完呢,曹丕就忍不住了:“唐诗?三百首?”

    还是启蒙的时候背的?

    不是,唐诗凭什么啊?

    第123章

    之前他们只是从后世知道唐朝的诗受追捧——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受追捧啊!

    但这能怪谁,唐诗是因为在科举的推动下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就是说可以专心学习,专心写诗的人更多了。

    而在战国乃至秦汉时期,能读的起书的人都不多,也没什么上升的渠道,压根就不是一个孕育读书氛围的环境。

    徐雪筠不知道他们的震惊以及各种想法,只想着赶紧把船开回去。

    终于解放了。

    她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再也不和他们玩这样的游戏了,她都多少年没有看过语文课本了——今天算是把她肚子里面的墨水全部都刮干刮净了,再多一点都没有了。

    刚好回家到了吃饭的时间,夏末初秋,天气没有热到要开空调,但又没有凉快到吹吹风就能畅快吃饭的地步。

    当然这是徐雪筠自己觉得的,而其他的几人,无论是李世民他们还是刘姨他们,都觉得这个天气最舒服了,一边开着窗户吹着小风一边吃饭,不是挺惬意的吗?

    见没有人支持自己,徐雪筠就把家里边许久没用的风扇给搬出来,放到了自己座位旁边,把风扇打开一档,对着自己呼啦啦的吹。

    几人还是第一次见这个东西,因为来的时候正值盛夏,农家乐里是不缺空调的,所以只以为后世就是用空调神器纳凉。

    这风扇瞧着外形好像要做出来不太难啊。

    几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风能够带来凉爽,这是几乎在人类诞生之初就明白的道理,所以从古至今的纳凉工具都不少,最早的扇子被称为‘翣’,仅看这个字就能看出来这个扇子的原型,‘妾’拿着羽毛给人扇风,而她手中的羽毛就是扇子了,目前中国被挖掘出来的最早的扇子出现在商代。

    并且经历了多种演变,从‘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障扇,再到汉朝的纨扇——也就是我们现在也依旧在用的团扇,再到十一世纪左右的折扇。

    不过,这些都是上层人士使用的东西,又比如官家小姐或者文人雅士,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形象也是由此而来,但要知道最热的可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所用的扇子没有羽毛,没有‘纨’,也不需要遮尘或者题诗,能够扇风就是最大的用处。

    最好还是不用花钱,可以白来的,天生地养的。

    那会是什么呢,就是树叶。

    这里就要回到‘翣’字上了,和它同时期被指代扇子的字,还有两个。

    ‘萐’和‘箑’。

    中国人造字,在最初的时候向来都是象形文字,而这两个字上,一个草字头,一个竹字头,就能说明一般人用不起羽毛的扇子,用的都是植物所做成的扇子。

    这三个字代表了三种材料,蒲草,羽毛和竹子。

    比如,传承千年仍旧在使用的蒲扇,东汉时期电视剧经常出现的羽扇,以及现在不常见,但是在古代还算是比较常见的竹扇,有圆形和刀状,有长柄和短柄。

    但——还是不够解热!

    因为明末有小冰河时期,再加上现代因为科技的发展,天气总是越来越热,所以便会让不少人下意识的认为古代就一定要比现代凉快。

    但其实并非如此,古代有凉快的时候,但大多数的天气还是和现代差不多的。

    就比如被称为古代最热的一个夏天。

    乾隆八年。

    那一年究竟有多热呢,在山西的《浮山县志》中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有不少人热死在路上,而且北京更热,有可能买着东西,上一秒还在跟你说话,下一秒就热死了。

    不仅只有这一处记载,因为太热了,所以这一年留下来的记载非常之多,比如《天津县志》,‘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续东华录》,‘六月丙辰,京师威暑’等等。

    人被热死了,土地也被热的烤焦了。

    因为这个记载让不少人好奇那一年的夏天有多热,所以也有专家曾经根据其他的记载换算过当时的温度,平均高于40℃,最热的气温达到了惊人的44.4℃!

    因为太热了,所以各地官吏纷纷上奏,请求帮助热到引发百姓的大恐慌,但是天气这种事情,哪怕是皇帝,也无法掌管,乾隆急的晚上睡不着,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用的法子,该用的都用了。

    就比如中国最古老的祭天,早就记过了,甚至还有野史传闻祭了不止一遍,但从五月就开始进入的高温,一直到九月份才退去。

    在这其中甚至还引发了大干旱,有的地区一杯水都要十钱,比之前的米粮还要贵。

    除了这个被称为古代最热的夏天之外,其他的朝代的夏天也不像现代想象的这么凉快——不然许多大旱也不会那么难熬了。

    比如向来心怀百姓的杜甫,‘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还说自己热的饭也吃不下。

    如果有经历过没有空调与风扇时期的孩子,应该能够知道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用蒲扇扇出来的风其实也是热的。

    不过他们倒不是指望着这一个风扇能够解决干旱暴热的问题,这也太难为它了,他们只是想过来看看后世的纳凉工具。

    能够多一些灵感都是好的。

    不过一看,李世民便失望了起来。

    不是因为觉得风扇的效果不好,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后面的电线。

    又是要用电的。

    这电怎么就那么神奇,什么都能干。

    但这却给了他一个启发,虽然他们可能不能完全还原出这个后世的风扇,但是说不定徐姑娘能有其他纳凉的法子呢。

    但他觉得自己表达的挺清楚的,到最后不知为何落在徐雪筠脑袋里面,就认为他在问古代有没有什么智慧的避暑方法。

    朱元璋此时正在哗啦啦的用奏折扇风。

    他们今年也不怎么凉快,而且刚吃完饭,人正是最热的时候,朱元璋盘腿坐在榻上,和马皇后一起看天幕当饭后消食。

    “这说的话正合我意。”朱元璋不耐烦宫女给他扇风,总觉得那风扇出来都没劲,还没他自己扇的凉快。

    他性子本来就急,这人一急就燥,夏天的时候就难熬。

    马皇后看着他捏在手里的请安折子,知道朱元璋这是大中午大热天看着耽误他时间的请安折子不耐烦了。

    许多人都以为古代的奏折一定是非常要紧的事物,但实际上有不少偏远的官员,他们。不能经常出现在皇帝的面前,但又想要在皇帝面前刷刷存在感,于是就会经常写一些来请安的折子。

    比如关心一下皇帝的身体,或者是汇报一下自己所治理地方最近的天气,又或者是说些别的。

    当然因为主要就是为了让皇帝想起自己,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才华,所以无事也能写出来非常繁复的字句。

    有的时候空闲看看里边的马屁其实也不错,但是如果人本来就不爽的时候看到,当然就更不爽了。

    我都这么忙了,你还在这里给我写一堆狗屁不通的东西。

    朱元璋其实偶尔也爱听听马屁,但很显然,现在不是那个时候。

    “有啊,怎么没有。”徐雪筠一说这个就想拍大腿,“其实可多了,只是因为古代消息比较闭塞,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已。”

    因为直到近代有许多人住的也是家里边的老房子,这些房子里边半点也没有那些古代风扇的残留痕迹。

    压根就没有传开。

    听她此言,武则天按了按眉心,问上官婉儿:“朕让他们收集的民间工艺,种植,医学技巧,现在收集到哪了?”

    这还是徐雪筠给她的启发,因为后世好像很惋惜他们如今朝代许多未流传下去的东西或者未推广开来的事物。

    但这事对于皇帝来说也算是好办,让人登记拿赏就行。

    肯定也有不愿意说出来的,但是在奖赏下只是小部分。

    如今她所治理的大周,这些奖赏还是能够动用得起的。

    武则天准备让收集上来的方法都送入朝廷专门的部门进行实验,若是当真,便就收录进她准备要编的一本书中。

    最近她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翻看一下送上来的纸条,不得不说,有些法子她瞧着都觉得不错,甚至还有她苦恼已久的有关于农具的改革。

    “已经都张贴下去了。”上官婉儿替她倒茶。

    “再让人多宣传宣传有人拿了赏的事。”武则天知道,普通百姓生性胆小。最怕的便是和官府扯上关系。若是虚无缥缈的大饼,他们不一定会心动。

    所以此时便要宣扬有人已经拿到了赏,并且安全的回家了,此时他们才敢尝试。

    上官婉儿笑着应下来:“这事您就放心吧,已经安排妥当了。”

    徐雪筠之前在旅游的时候还特地去参观过一个古代专门的避暑胜地,当时就让她大为震撼,感叹有智慧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有智慧的。

    “现代我们会利用土地来平衡屋内的温度,虽然中国因为都是楼房,所以这项技术不怎么重视,但是在像是日本韩国又或者是其他有许多小房子的国家在装修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利用地面来进行温度的交换。”

    也就是在地下填上保温材料,并且埋入管道,将地下的空气排到室内。

    无论地面再热,地下的温度其实都是相对比较恒定的,白天吸热,晚上散热,通过管道就可以让整个一楼的温度相对平衡。

    但这个方法可不是现代就出来的,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人这么干了。

    “把地下挖出来一个空室,然后在地面上留一个孔,靠近那个孔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凉快,把手放在孔上,也能感觉地下的冷风在不断的通过那个孔往上面吹出来。”

    这是利用天然。

    其二,便是利用人工。

    每个人扇扇子,每个人都热,但如果一个人扇扇子,整个屋里面都凉快呢。

    “在屋顶上挂几个大的扇子,用绳子穿过他们下方的孔,将绳子牵到旁边,这样一拉,几个扇子就会跟着这个绳子一起扇动。”

    “甚至还有更简便的不把绳子挂到墙壁上,而是拴在躺椅上,这样你自己使力摇躺椅的时候,扇子就会随着你的摇椅而扇动。”

    其三,便是利用天然。

    “可以用水车把水浇到亭子上面,做成自雨亭。”

    就像是人工给亭子下雨一样。

    能被利用的,全部都被利用了个遍。

    有水泡水,没水扇风。

    自雨亭在唐朝时期就有了,所以李世民准备让人回去琢磨琢磨第二个法子,但往前朝代的人就把这三个方法都给笑纳了。

    不过:“看来还是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这三种纳凉方法啊。”

    刘禹锡感叹道。

    毕竟这又是亭子,又是让人扇风扇的,哪里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徐雪筠不知道几人的真实目的,也还在旁边和他一块感慨:“是啊,所以还是得发展科技,要不然哪有现代的好日子过呢?”

    刘姨在旁边听了一嘴:“其实也不用那么担心,大热的天气又不是年年都有。”

    她小的时候家里边也没空调,也没风扇。

    一般比较热的天他们都会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有河的在河里待着,没河的提井水泼地,又不是傻的,非得大中午最热的时候出门,夏天天亮的早,她小时候夏天下地的时候四五点都出门了,中午回来睡觉,傍晚再去地里边呆着。

    就只有农忙的时候躲不过,农忙农忙,就是因为没有一刻空闲的,得从早上干到晚上。

    但那个时候就算有风扇又顶什么用呢?又不能在地里吹风扇。

    他们是穷了点,又不是傻,个人有各路,实在没法子的时候——老天故意和你作对,那谁能有办法呢?

    被刘姨这么一开解,他们也就不再纠结了,总归还是得到了些灵感的。

    刘姨过来可不是只和他们说风扇的。

    “小筠啊,刚才你奶奶和你打电话,你没接着她就打我这来了,让我告诉你一声,下午去给丹丹开家长会。”

    徐雪筠掏出来手机一看,发现还真是,她没开声音。

    因为家里面的中间力量平时都比较忙,所以小辈的家长会基本上都是徐奶奶或者家里边保姆去开的。

    但徐奶奶今天顾着打麻将呢,估计还打上头了,实在抽不开身,再加上徐雪筠已经放假了,就让她过去。

    可是“刘姨,要不然你去吧。”徐雪筠的脸都皱起来了。

    可是,她不想去给丹丹开家长会啊,那孩子上课的时候老是和别人说话,上次徐奶奶去开都被说了一通。

    “丹丹?”卫青几人还记得这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所以一点也不理解徐雪筠害怕面对她老师的恐惧。

    刘姨可不敢同意:“我去算怎么回事呢?”

    徐雪筠觉得幸好已经吃完饭了。

    要不然她都没有胃口了。

    不想去是不想去,总不能到最后没一个人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吧。

    徐雪筠唉声叹气的,明明在楼上化妆,结果叹气声一声比一声大,都传到楼下来了。

    几人疑惑,这开家长会到底是什么形式?

    问刘姨,刘姨怎么好意思把家里边对于孩子学习的烦恼就这么揭出来,只含糊道:“小筠可能对丹丹的学校和老师不太了解,比较害怕。”

    学校有什么可害怕的呢?这个回答不仅没有给几人解惑,反而让他们更加困扰了。

    最终,商鞅开口询问:“能让我们陪同,一起去观摩一番吗?”

    正常来说开个不是期末的家长会,是不需要那么多人过去的,但是一听要有冤大头,不,是有好心人陪着自己过去一起挨骂,徐雪筠当即眼睛一亮,半秒都没犹豫:“好啊。”

    不过考虑到小朋友可能不太愿意让这么多人一起来参加她的家长会,徐雪筠还给丹丹打了个电话。

    她有儿童手表,在学校也能接。

    不过徐雪筠觉得丹丹也会答应下来的,因为在她看来,越多人来老师就越不好意思说她。

    果不其然,电话那头的丹丹也很开心,尤其是知道来给她开家长会的不是徐奶奶,而是好说话的小筠姐之后,连声央求她不要把今天老师骂她的内容给妈妈讲。

    徐雪筠:“我们视情况而定啊。”

    小的问题她还能帮忙瞒一瞒,但要是大的问题那她不讲还真不行。

    只是讲的时候会委婉一点而已。

    于是,一共六个人,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去给丹丹开家长会了。

    丹丹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子,徐雪筠的姑姑是一个比较强硬,也不特别娇宠孩子的人,所以丹丹的学校学风很好,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老师也不会顾及家长,一般有事说事,也不会胡乱收礼。

    但——说孩子的时候也是真说。

    徐雪筠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紧张了,跟自己要去挨骂一样,坐在座椅上怎么坐都不舒服,一会儿挪了几遍,让曹丕欲言又止,很想问她是不是屁股上长了刺?

    徐雪筠看到他们的神色,很是怅然:“你们不懂。”

    曹丕:“”

    这我还真不懂。

    朱元璋倒是有些能感同身受。

    他的这些个儿子,没几个能省心的,偏偏朱元璋自己就是从底层一步步走过来的,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不过了,所以压着小子们读书。

    但又不是人人聪慧,人人都爱学习的,有的时候老师一和他说儿子们读书的情况,他都得倒抽一口气,先把心情平复下来再说。

    很快,车子就到了学校门口。

    出门前几人还疑惑为什么开家长会,徐姑娘却好好的打扮了一番,但是等到了之后,一下车他们就明白了,环顾四周,皆是一看就能看得出高档的车辆和昂贵的衣服。

    这是和老师沟通的家长会吗?

    徐雪筠自觉自己不能给丹丹丢人,虽然大家都说不要攀比,但是作为从孩童时代过来的人,谁不知道小孩子其实很喜欢攀比的,别说父母或者是学习了,就连文具盒的好看程度,橡皮的大小和完整度都要比一比。

    而且学校又是一个小孩子,每天都待在里面的地方,一般也不能轻易的转学,有的时候一被人看不起,或者是一个人发生□□,可能几年过得都不开心。

    不过这只是徐雪筠自己的想法。

    丹丹完全没有搞懂她的暗自较劲,拉着自己的男同学就跑过来了。

    “这是谁呀?”她笑眯眯的问道。

    “我男朋友。”

    见面三秒不到,丹丹就给徐雪筠扔了一个大雷,把她炸的五雷轰顶。

    她知道,这次家长会应该不能善了了。

    在徐雪筠勉强带着温柔笑容的追问下,她知道丹丹和她男友是同桌,桌子当然不是连在一起的,是分开的,但是为了大家更好的合作以及互动,所以是两两拼在一起的。

    而丹丹在上次考试前和这个叫重译豪的小朋友打赌,谁考的没有对方好,就变成狗。

    徐雪筠:“那,那又是怎么变成男朋友的呢?”

    曹丕在她的身后惊叹。

    “你们赌的还怪大的嘞。”

    见徐雪筠的眉头跳了一下,商鞅连忙踢了他一脚,示意他别说话。

    “变成狗就要叫三声,但是他叫的不像,我不承认。”丹丹说的很理直气壮,并且另外一个小男孩也没有不开心的意思,只是不服气,“谁说我叫的不像,我妈都说我叫的可像了。”

    徐雪筠笑都笑不出来了。

    你猜猜你妈知不知道你学狗叫是干嘛。

    小孩子是天真,但是这也太天真了吧!徐雪筠小的时候,要是别人和她说学狗叫,她都要和人打架的。

    “然后我们就换了一个,他要当我三天的男朋友,对我百依百顺——我已经三天没有去接水啦。”丹丹的脸上还很自豪,自己赢来了一个男朋友,“我的卫生也是他帮我打扫的!”

    徐雪筠:“这样啊。”

    不是,你确定你现在走在正道上吗丹丹?

    徐雪筠小心的看向小男孩,生怕伤到他脆弱的小心灵,结果却没想到男孩半点没觉得哪里有什么问题,只是依旧很不服气:“这次是我没考过你,下次考试你等着!”

    徐雪筠连忙捂住想要应战的丹丹的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

    等你妈回去教训你吧。

    姑姑!这家长会你真的不亲自过来开吗?

    你女儿要是没考过人家,就要变成狗了啊!

    真的让她一个人在家长会上承受吗?啊?

    第124章

    徐雪筠几乎是连拉带扯的把丹丹给抱开的。

    因为没办法,一个没看住,两个孩子就要互相攀比起来到底谁最像狗了。

    虽然她一向信奉自由教育,但是这很明显自由过了头了吧!

    李世民很喜欢小孩子,见徐雪筠明显抱不动丹丹,还把丹丹接了过来,笑着和她聊天。

    徐雪筠松了口气,真的,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谁看谁知道,就像是一个大型犬一样,拉都拉不住。

    商鞅观察着周遭的环境。

    其实非常出乎他的意料,哪怕只是给小孩子们教授知识的地方,也依旧非常的庄重和典雅。

    四处可见的绿植,就像是繁华都市里的一片静谧绿洲,建筑很明显不是古典的风格——准确的说,并不是中国古典的风格。

    高耸的钟楼,精致的雕花窗棂,错落有致的喷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楼。

    红色砖墙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学生们穿着为了尽可能地防止攀比而统一的校服,男女都是白色上衣和红色短裤,活泼的打闹着,穿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就像是桃花源一样。”

    刘禹锡慨叹道。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后,桃花源就一直代表着与世隔绝,景色优美,并且生活安宁的地方。

    丹丹眨了眨眼,没说话。

    因为她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学过《桃花源记》,不知道刘禹锡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她知道的话,一定会嚷嚷着这里才不是桃花源,家里才是。

    哪怕学校建的再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没有家里舒服的。

    穿过花园操场和走廊,徐雪筠找到了丹丹的教室。

    她在教室前深吸了一口气,给自己心里默默的加油鼓气。

    虽然她很希望能够平安无事的度过这次家长会,但是她觉得概率应该不大,因为丹丹虽然不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小朋友,但是她的确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并且她之前用弹弓打男生小xx的时候,就是徐雪筠碰巧过来帮她开的幼儿园家长会。

    因为已经道歉赔偿过了,所以徐雪筠的姑姑也没有想到老师还会在家长会上把这件事情重点拿出来提一遍,导致没有提前交代给徐雪筠,于是在家长会上老师讲这件事的时候还和旁边的家长一起笑,想着到底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勇猛。

    然后发现是她家的。

    别说了,徐雪筠再次回想起当时她突然一僵的脸还是忍不住替自己感到心酸。

    在加上开门不顺,又是男友又是狗叫的。

    徐雪筠的第六感告诉她,这次的家长会一定不会特别顺利。

    来给小朋友开家长会的,有很多都不是一个家长,所以学校还在教室外面放了两排凳子,徐雪筠带着丹丹进去,询问她哪个是她的座位。

    然后就看见丹丹指了指老师课桌旁边的。

    徐雪筠眼前一黑。

    左护法位!

    “你不是和刚才的那个小朋友是同桌吗?怎么坐到这里来啦?”徐雪筠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温柔平和一点。

    丹丹很无辜的看着她:“因为老师说我上课总是说话。”

    就是坐在外面等待的几人就看到,已经进了教室的徐雪筠又带着丹丹出来捂着胸口猛猛的喘了几口气。

    徐雪筠觉得自己的心理准备做的还不够。

    曹丕嗤笑:“有那么吓人吗?”

    见这么些皇帝都没害怕过,开个家长会——这都出来缓几回了。

    徐雪筠却还是回答:“你不懂。”

    别说她现在才刚刚大学毕业,她哪怕三十几,四十几了,当着一堆人的面挨老师的骂,她还是会害怕。

    曹丕摊手。

    不懂就不懂吧,反正遭此大难的不是他。

    李世民都有些不忍心了,因为他是第一批上天幕的人,所以直到现在他都把徐雪筠当成自家小辈来看待的。

    “不然我进去陪你吧。”

    什么老师,还能有魏征的嘴厉害?

    徐雪筠眼睛亮亮的:“真的吗?!我觉得可以!”

    而且此时刚巧丹丹‘男友’的家长也过来了。

    见他们把桌子从右护法的位置搬到了最后一排,徐雪筠也有模有样,把桌子搬到后面去了。

    他们来的算是早的,现在整个教室里面都没几个人。

    徐雪筠还从外面给李世民搬了个椅子进来,现在他们两个人挤在一个桌子面前。

    中途登记了自己的名字后,其他的家长陆陆续续的也到来了,很快就到了预定的家长会开启时间。

    丹丹的班主任是一位看起来非常干练的数学老师,她在进来之后第一眼就看到了讲台左右两边消失的桌子,但只是扫了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讲台上一站,扩音器一带,声音就传了出来。

    古代没有喇叭,所以虽然已经见到了可以把声音和人像都录入的手机,但看到这个直接往腰上一块就可以放大声音的扩音器还是不免好奇。

    声音到底是怎么立刻就变大的呢?

    不过他也知晓此时不是问问题的时候,所以只和徐雪筠一样安静的听着她讲话。

    卫青几人在屋外透过教室的窗户往室内看。

    这位姚老师讲话很简洁,不喜欢说废话,简单的做了一个开场白,感谢能够从百忙中抽出来空参加家长会,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家长,接着便直接开始切入主题。

    整个学校只有一年级的学生开了此次家长会,因为此时并不是期中考试,也不是期末考试,只是因为有许多的家长也没有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依旧把小学生当做幼儿园生来看待,所以才会有这一次的家长会,总体的告知一下家长们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这一套让习惯性打官腔的李世民都有些意外。

    他也不是喜欢打官腔,只是除了一切从急的军中,其他地方能和他交谈的人多多少少身份都不俗,而这些人他总要顾及一些面子,于是说话便不能直来直去的——再者,也不符合礼仪。

    接着便开始表扬学生了,因为进入学校之后先是有一场摸底考试,接着便有周考和月考。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实在没学到太多东西,只有月考没有周考,但目前正是第一次月考结束,所以有很多可以讲的东西。

    “在这里我要重点表扬几个同学,他们摸底考试的成绩都非常不理想,但是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很快的调整状态,上课认真听讲,也不和同学说小话。”

    徐雪筠的腰背挺直了些,因为这位老师在讲‘不和同学说小话’的时候往她这里瞟了一眼。

    绝对就是在说丹丹!

    但很意外,这次表扬的名单里面竟然也有她。

    而且不止表扬了成绩,还表扬了丹丹热情帮助同学见义勇为的事情。

    徐雪筠很惊喜,如果不是因为开家长会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不在教室里,她简直就要抱着丹丹的脑袋亲两口了。

    不是因为没有挨批评,而是因为丹丹做了好事。

    李世民也替她高兴,当家长的最喜欢看到孩子出息。

    曹丕把窗户开了一条缝,老师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他的神色倦懒,趴在窗沿上听着,同时还瞧着教室里面一群人高马大的家长都乖乖巧巧的坐在孩子的小板凳上看着老师,不由得感到好笑。

    他不喜欢隐忍,感到好笑就直接笑出来了。

    后世的孩子当真金贵——就连女孩子也同样金贵。

    徐姑娘还担心他们这些人来开家长会的阵仗大,他们这还没有都进教室呢,而教室中间第二排的一个小姑娘,从哥哥,父母,姑姑,叔叔到爷爷奶奶,全都来了。

    一半的人进去也足够多了,四个人搬着凳子挤在那一个小桌子前面,一听到老师念她家孩子的名字就开始鼓掌。

    曹丕觉得有点蠢。

    但是同时眼中也泛起点点笑意。

    他自己没意识到,卫青却看见了。

    不过卫青没有提醒他,因为他也很能理解曹丕此时的想法。

    他在马匹上奔波,在刀枪中存活,为的不就是能够看到陛下所治理的国家也出现这样一幕吗?

    刘禹锡和商鞅两个人没坐在椅子上,而是在旁边瞧着贴在教室外面墙壁上的手抄报。

    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有的连笔都拿不稳,所以画出来的东西也都歪歪曲曲的,但是却尽显童稚可爱。

    刘禹锡甚至在手抄报上看到了不少很眼熟的诗。

    并且他也忍不住震惊:“这五首中竟然有三首都是太白先生的?!”

    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他们的著作生前都不怎么出名,等到去世之后,反而开始大放光彩。

    但李白绝对不属于其中的一个。

    首先是因为他自己的才气,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白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各类诗歌体裁都写得非常好,并且自身也喜欢游山玩水,结交了不少好友,这是打开名气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他来到长安,结交了贺知章,被其称为‘谪仙人’,而当时的贺知章已经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大诗人,并且还在朝廷中担当着重要的官职。

    第三步,则是被贺知章引进给唐玄宗李隆基。

    李白想要做官,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唐玄宗只让他担任翰林供奉。

    虽然担当翰林供奉,以诗文娱人不是李白想要的,但却也进一步打开了他的名气,彻底名扬天下,尤其是高力士脱靴,哪怕在后世都有不少人感叹他的狂妄,向往他的潇洒,更何况在当时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了,这简直就是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但也没人和他说太白先生的诗,名扬到这个程度啊!

    左看是《静夜思》,右看是《望庐山瀑布》,抬头是《赠汪伦》。

    汪伦大喜:“我就说我的钱花的值!”

    太白兄太给力了!

    汪伦对于李白非常敬仰,是他的排得上号小迷弟。

    这首诗在小学中就会学习,在课本中也讲述这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不过这个从认识到友情之间有什么就被课本给忽略掉了。

    那就是砸钱。

    这里还要从两个人的相遇说起。

    李白是众所周知的富二代,所以汪伦要是在他年轻的时候送钱,李白说不定就不会写这首诗了,但是汪伦送钱的时机很好,当时正值天宝十四年,李白多年来辗转各地,但是却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而在古代,一般的文人会选择隐居田园,不问世事。

    李白当时也兴起了这个打算。

    因为袁枚的《随园诗话》,所以不少人以为汪伦是把李白用欺骗的方式骗到‘十里桃花’旁边的,但实际上李白在此前,向来喜欢游历四方的他便已经多次来泾川游玩,并且写下了不少诗篇。

    这里不说汪伦邀请李白的方式,只说能够让李白在心灰意冷时感受到的‘温暖’到底有多重。

    若是直接用‘名马八匹,官锦十端’之类的方式可能不够直观,但如果把花销以及礼物都换成人民币的话,大概是两百三十万元。

    李白绝对不缺钱,但在这么突然的情况下,也被感动的说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仅这一句,就要比之后写的《过汪氏别业二首》洋洋洒洒几大段还要真切。

    但汪伦可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吃亏,他现在正美滋滋的瞧着刘禹锡面前的诗句,笑的后牙龈都出来了。

    这大概就像是现代追星,然后你所喜欢的明星写了一篇有关于你的文章,并且因为他本人的名气太大,再加上这首诗中的真情流露,所以你和你偶像的名字就被从此绑在了一起,只要一提你,别人脑海中就立刻会想起来你的偶像。

    和李白同时期的其他迷弟们简直都要被气死了,但汪伦不管,他开心就行。

    而在教室内的李世民突然接到了一个任务。

    他感觉自己的裤子口袋一沉,接着熟悉的手机掉了进来。

    【关闭手机静音,会给予补偿50元】

    李世民满腹狐疑。

    就开个静音,便给五十元吗?

    而且天幕这次的措辞也很耐人寻味。

    补偿?不是任务吗?为什么会是补偿?

    但犹豫再三,他还是把静音关闭了——他帮徐雪筠调过直播音量,知道怎么打开和关闭静音。

    然后一阵激烈的铃声吓得他手机咣咣一声掉在地上,整个教室的目光瞬间聚集在了他们身上,李世民的脸唰一下子从脖子红到头顶,他弯腰想把手机赶快捡起来,再把静音关掉,但是越是着急手越不听使唤,手机紧紧的扣在地上,李世民抠了两遍才扣起来。

    他低着头把手机音量降到最小,从始至终都没敢抬头,悄悄的用余光看了一下自己的左方向,发现徐雪筠诶?徐姑娘呢?

    再往下一看,徐雪筠已经钻到桌子下面去了,拉着他的衣服给她挡着脸,但露出来的耳朵红的好像要滴血一样。

    商鞅几人在外面都震惊了。

    天幕发的任务他们也是能看得到的,还不知道有何用意的时候,就这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开又关上了。

    但声音可完全不能当没听见啊。

    商鞅的耳朵里好像还回响着‘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的声音。

    整个教室包括外面的走廊都安静如鸡,完全不是夸张,是真的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李世民把拳头攥得死紧,拼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尴尬,站起身来:“不好意思,忘记调成静音了,老师您继续。”

    过了两秒,整个教室才又响起了家长们小声说话的声音,以及班主任在台上的演讲声。

    但徐雪筠还没动。

    她在心里不断的尖叫。

    人怎么能捅这么大的篓子!

    徐雪筠发誓,铃声响起的瞬间简直是她这辈子灵敏度的顶峰,她几乎以光速顺着桌椅之间的空隙滑到了桌子下面去。

    李世民面上还带着笑容,但左手使劲的拉着徐雪筠的衣服,小声喊她:“你出来啊。”

    徐雪筠拼命摇头:“我不出去,我就在这听好了。”

    赤裸裸坦荡荡的嫌弃简直要溢出屏幕。

    若是平时,贞观朝的大臣们一定会为他们的陛下讨个公道,可现在——整个大殿中鸦默雀静,没一个人说话

    他们怎么觉得天幕这五十元。

    赚的这么亏呢。

    第125章

    徐雪筠现在就是非常庆幸,他们在开家长会之前把桌子搬到了最后排,所以大家笑一笑也就算了,不会特意扭头回来看。

    过了好一会,终于在李世民的‘盛情邀请’下从桌子下爬了出来。

    本来以为家长会就该差不多结束了,结果没想到,别人是结束了,他们却被姚老师留了下来。

    此时别说徐雪筠了,就连李世民都心里一紧。

    一般来说,特殊要不然就是特别好,要不然就是特别坏。

    结果过来一听,才发现不是那回事。

    “校方非常感谢徐女士捐赠的书籍。”

    徐雪筠大概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就是她姑姑给学校交的保护费,倒不是说让丹丹在学校里面作威作福,而是知道像丹丹这样精力旺盛的小孩子,在学校肯定会属于班级里的‘刺头’,比如到点不午睡,又或者是上课左扣右扣,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但凡上过学的就知道,这样的孩子有多耗老师心力。

    徐姑姑也不想让孩子天天因为一些小事挨骂,影响性格和探索的精神。

    直接给老师钱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便捐了书,把学校的图书馆塞满,这样不会让老师多么关注丹丹,但是起码也不会看着她受欺负。

    只不过徐雪筠很奇怪,这事要是感谢应该早就感谢过了呀,怎么今天还把她留下来呢?

    再听下去才知道原因。

    因为徐姑姑捐的书太多了,把图书馆里的书全部换一遍新的都够了,所以之前的旧书,他们就准备以徐女士的名义在这一周内的学校以及周边社区开展换旧书活动,让小朋友们或者家中有小朋友的人领回家去。

    本来是准备在今天家长会上和徐姑姑商量的,但是因为丹丹也是刚上小学,所以校方也不知晓徐姑姑从来不给孩子开家长会,姚老师便先来询问一下徐雪筠的意见,之后再和徐姑姑沟通。

    徐雪筠当然没意见:“这是好事啊。”

    李世民抿了个按耐不住的笑容:“请问这个换旧书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形式呢?”

    重点是,他们能不能领啊!

    商鞅几人都在门外听着呢,一听这话,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他们已经暂时比较摸清楚天幕的规则了,像是这类小事所换取的物品,天幕一般都会允许他们带回去。

    只不过涉及到书籍,卫青还是非常谨慎的询问了天幕,如果他们能够参加这个活动,天幕能不能让他们把书给带回去?

    小学的书怎么了,小学的书难道就不是书了吗?

    那么大一个图书馆,都用得到捐这个字,那肯定里边有不少书,说不定就有他们能用得着的呢。

    而且哪怕是小学生的书,里面肯定也有不少知识——并且正是因为给小孩子看的,所以一定浅显易懂。

    天幕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并且向各朝代召集一起来参加活动的亲子。

    因为姚老师所说的规则赫然便是亲子活动,当然,如果是单独的小孩子也是有小孩子的活动,但是能让上小学的孩子单独一个人出门的家长还是不太多。

    要是其他的任务他们一定踊跃参加,但是亲子,还得是双方都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名声的

    不过虽然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老子愿不愿意,但还是点了报名。

    毕竟试一试又不亏,如果不符合要求,这不是他们该思考的事,天幕自然就会把他们刷下去了。

    很快,万众属目下,天幕公布了被选中的人。

    首先第一个出现的名字便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

    这一对怎么上来了?!

    “他竟然也能上?”说话的书生一脸不可置信,毕竟虽然隋文帝的确能有上天幕的资格,但是隋炀帝

    单论有名的话,那的确是相当有名了。

    “隋文帝应当还不知晓隋炀帝做了什么吧?”周围有人窃窃私语。

    “应该也能猜得出来,毕竟若是隋朝长久,也不会没在历史上留下多少有名的人了。”

    在被历史认可的大一统王朝里,除了秦朝,也就属他们老杨家了。

    不过隋朝哪怕是公认的短,但也有三十八年,秦朝还不到人家的一半。

    这样一想似乎又有些同情始皇了。

    不过转念一思,人家始皇起码无论谈论哪个王朝都越不过,去史书上横看竖看都有人家的名字,他连个缝都没有,他又有什么资格去同情人家呢?

    但无论这一对再怎么喧哗,名字也依旧挂在那里。

    殊不知,杨坚已经磨刀霍霍向杨广了。

    他的好儿子啊,你可等着耶耶吧。

    而第二对,也让不少人意外。

    倒不是他们的身份有多么特殊,而是因为曹丕此时还在天幕上呢,曹操和曹植也要上去了。

    第三对则是朱元璋和朱标。

    朱棣看着屏幕上的两个名字,内心酸了一下。

    他明明也按了报名!

    天幕就不能让他爹带两个儿子上去吗?

    儿子多不行吗?

    朱高炽都不敢说话了,但大大的报名成功已经显现了出来。

    爹,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当爹,带着儿子我上去呢。

    第四对就是他们两个。

    第五对是孙策和孙权。

    这一下可掀起了一片哗然,天幕不是说亲子活动吗?怎么还让他们上去了?难道

    不过还没等他们给孙策编排什么风流轶事,天幕便在他们后方画了一个括号。

    (因孙坚未曾报名,所以便由兄长代替)

    想到徐姑娘来给丹丹开家长会的事情,众人也犹豫的接受了。

    第六队是苏洵和苏辙。

    第七队是长孙皇后和李承乾。

    这个也让不少人意外,但长孙皇后在历史上素有好名声,所以并没有人说什么,而且就像是曹操带了曹植不能带曹丕一样,人家爹还在天幕上旅游呢,总不能薅过来一起参加任务。

    李承乾却很开心:“我也能上天幕啦!”

    他都已经期待许久了,不过天幕上向来没有小孩子,所以他也只是渴望着,并没有想着能够实现。

    结果竟然真的成功了!

    长孙皇后笑着摸他的头顶:“是啊,阿娘也能和承乾一起去参加活动了。”

    不过李承乾的出现让不少人都开始奇怪起来:“但天幕说的亲子活动,应当是一位大人与一位孩童吧。”

    可除了最后一队,其他人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当是已成年的形象啊。

    结果一道金光闪过天幕分为两个,他们便看到了这一共七队的模样。

    苏辙都有些崩溃了。

    他想的是和他儿子一起来参加天幕,而不是自己变成小孩子和他爹一起来啊!

    没错,变成小孩子。

    只见天幕上的七队已经全部展现了出来,作为年长的一方,倒还都是青壮年时的模样,但作为年少的一方,却全部都变成了和李承乾差不多大小的孩子。

    众人又有些意外,又有些好笑,甚至还有不少人庆幸着自己没有被天幕选上。

    毕竟不是谁都愿意颠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

    朱标板着一张小脸,让自己显得更正经一些,他旁边的小胖墩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好奇的拍了拍。

    曹植前一秒还在自己屋中酗酒,下一秒就被拉到这儿来。

    书中握着的酒瓶子也变成了一个棒棒糖——他的脑袋上还扎了一个小啾啾。

    曹植:“”

    但他也没和糖过不去,把棒棒糖拆了包装塞到了自己嘴里。

    嗯,甜~

    曹操的神色也变柔和了些,他向来都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儿子,现在见他这一幅稚儿模态也想起来了自己儿子小时候的可爱模样。

    孙权倒是很激动,因为在他的时期,他的兄长已经去世了:“哥!”

    话一出口,竟然还带了两分哭腔。

    孙策吓得连忙哄他,就像是孙权印象中的小时候一样:“怎么啦,哥不是在这儿吗?”

    孙权努力把自己的颤音憋回去,很想和他说自己的想念和前一段时间的兵荒马乱,但最终只是揽着他的腰:“我只是,只是有点想你。”

    和这温馨的几对比起来,最后的一队就有一些武学氛围。

    “父皇!父皇!你怎么一见到儿臣就打人啊!”杨广和努力的想要把自己的父爱唤回来。

    “我为什么打人?”杨坚气的眼睛冒火,“我还想知道呢。”

    怎么隋朝在历史上半点名字都没有啊,怎么一直都见不到他们隋朝的大臣上去啊?!

    “等我看见史书再问你的。”杨坚最后还是想着等会儿还要做任务呢,没真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杨广打的嗷嗷转,“你最好祈祷你没给我干什么点子混账事。”

    也最好祈祷他们的隋朝不是败在你手上的。

    李渊尴尬的笑了笑。

    哈哈,幸好他没有被天幕选中,要不然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再相见场面着实有些尴尬。

    殊不知,其实是因为他儿子中唯一有资格上天幕的,没有点同意而已。

    第126章

    杨坚此时是真的气的不清。

    他在位二十四年,可以说前十几年做的都很不错,只是老年和许多皇帝一样,都犯了多疑,杀害功臣,偏听偏信的毛病,也是因此,下一任皇帝才会是杨广而不是杨勇。

    但问题是,现在的他还年轻着,完全不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事——甚至他现在都不知道杨广是怎么上位的。

    不过在‘友好’的问询中,他起码知晓杨广不是造反得的皇位,面色稍微缓和了些。

    因为杨广毕竟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杨广十三岁开始就担任并州总管,一路无论是做官还是带兵打仗,都深得他心。

    他其实心中也是不愿有些相信儿子造了他的反的。

    甚至他现在还在给杨广找理由,想着可能不是在杨广这一代出了问题,而是在杨广子孙处出了问题。

    长孙皇后揽着李承乾,难得笑的有些讪讪。

    因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和隋朝皇室有亲戚关系。

    还要从‘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说起,李世民的祖母是独孤信的四女,而杨坚则娶了独孤信的七女为妻,也就是独孤皇后。

    所以杨坚是李世民的舅姥爷,而另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开国皇帝李渊,应该喊杨坚一声姨父。

    并且李渊能够当这个开国皇帝,虽然和他自身的势力,李世民的帮助以及天下大势都脱不了干系,但其实和杨坚以及杨广父子的信任也有很大关系。

    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李渊从杨坚的禁卫武官被提拨为三州刺史,隋炀帝在位时,李渊先是担任郡守,后又兼任殿内少监与卫尉少卿,并被给予了一定兵权。

    并且古时最重孝道,所以无论中间的牵扯有多么婉转千回,但长孙皇后面对自己丈夫的舅姥爷时,总是不能忽略不计的。

    不过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这个天下是她的丈夫打下来的,无论得位在天下人看来正还是不正,作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不可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所以也只是见了个礼而已。

    并且杨广此时其实也被打的莫名其妙。

    就像是杨坚对他的信任一样,杨广从小到大一路可谓是顺风顺水,除了没有当太子之外,他基本上把能够得到的都得到了,甚至可以说,哪怕杨坚没有废太子,太子在朝中的声誉与赞赏也都不如他。

    他本就不赞同太子只是占了嫡长的位置就被立为太子,若是论出身,他们都是同一个母亲,可以说他们五兄弟都是嫡子,若是论长子,长子提前出生这这么多年还没有干出过什么能够得到满朝赞赏的大事,那不正恰恰证明了他的平庸吗,这样的平庸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可以担当太子呢?

    而且身为太子连装都不会装,他们的父皇喜爱节俭,杨坚自己本人就装作节俭的样子,但是杨勇却和他恰恰相反,表现的铺张浪费。

    杨广对杨勇的评价就是一个十足的蠢货,没有半点能够拿得出手的才干。

    至于他到底是不是造反得来的皇位杨广的眼眸闪了闪。

    起码史书上不是,那是或不是,又到底是什么情况,谁知道呢。

    比起这边四人的尴尬相处,苏洵和苏辙的相处就自然的多。

    苏洵,苏辙和苏轼三人被并称为三苏,他们可以说是宋朝文学诸多顶梁柱中最粗壮的一根。

    苏轼和苏辙的感情非常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众人皆知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首安抚弟弟想要和弟弟见面的千古名作,又或者是他们交谈的诸多私信以及外人对他们的评价都能看得出来,甚至还有狱中创作的‘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做一辈子兄弟都不够,下一辈子还要和你一起做。

    这是苏轼写给苏辙的,而苏辙写给苏轼的也更加黏糊和感人。

    准确来说不是写给苏轼的,而是写给当时的皇帝,想要让他饶苏轼一命。

    《为兄轼下狱上书》中。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只剩下我哥哥苏轼一个人相依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我想用我的官职赎回我的哥哥,不敢奢望赦免他的罪行,只希望他不要在狱中死去

    声声切切,仿佛能够看到苦求无门的苏辙其人。

    还有诸多的事情,甚至到最后苏辙连死亡的地方都是选择了苏轼的埋骨地,实现了‘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愿望。

    而苏洵作为两人的父亲,却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怎么教导两个孩子的。

    但其实,苏洵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导两个孩子读书以及各类观点的——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苏洵是个天才,还喜欢鸡娃,想要让儿子和自己一起成为天才,并且还真的成功了。

    其实三苏中的‘第一苏’,苏洵,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文学大家的,甚至可以说他在年轻的时候非常‘不务正业’,兄弟们都已经考取了功名,只有他一个人落榜,但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游历名山大川。

    但是他自打结婚生子之后一反常态,‘苏洵二十七始发愤’便是由此而来。

    中间的故事如果要用古文来讲未免有些生硬,换成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富不知道几代的苏洵在娶了大家闺秀之后看到妻子教导儿子,担心自己做不出来一番事业,被儿子笑话,再加上母亲去世等等的原因,苏洵开始奋发图强了。

    也开始教导自己的两个儿子,著名的三苏《六国论》未必没有受他的影响。

    只不过他也是在唐宋八大家中唯一没有科举功名,成名最晚,官位最低的一个,和一直做官做到天子近臣的苏辙完全不同。

    但现在他不知晓,也懒得知晓自己之后的事情,抱起苏辙搓了搓他的脸蛋。

    诶哟,这小脸一板,看起来更可爱了。

    “父亲。”能够再次和已经过世的父亲见面,苏辙当然是开心的,只不过自小似乎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内敛,真的就当了他的名字,是和哥哥相辅相助的车印。

    然后曹操和曹植这边

    “爹啊!”曹植抱着曹操的大腿就开始号啕大哭,“爹,你带儿子走吧!”

    曹操甩了两下腿,没把曹植甩开,只能无奈的低头看向自己软弱但是又浪漫多才的儿子:“子建啊,你先起来再说话。”

    曹植不放,他是真的想他爹了,他算是明白了,当什么身份都没有当他爹的儿子好。

    其实曹丕和曹植在童年时的感情非常好,曹丕甚至还背着自己的弟弟玩过,两个人都算是少年天才,曹丕六岁学会了射箭,八岁学会了骑马,十岁开始就跟着曹操一起出征,而曹植的才气更不用说了,单凭一篇不知多少成语出处的《洛神赋》就足够他吃上几辈子也吃不完了,两个人都有才华,也都喜欢吟诗,感情自然非常好。

    但曹操去世了。

    他的兄长也终于变成了帝王。

    虽然曹丕的确没有对曹植做些什么,比起其他曹氏亲贵一旦犯了错,轻则罢黜,重则诛杀,曹丕只是为了防止他造反,多次更改他的封地,并且杀了一个曹植手下之前就得罪过曹丕的心腹。

    但是,和之前当他爹的儿子的日子比起来,那可差太远了啊!

    他食邑就只有二千五百户啊爹!一开始甚至只有八百户啊!

    但听了曹植这抱怨,曹操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这不正常吗?”

    曹植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爹,你不爱我了吗爹。

    虽然您去世之前咱俩闹了点小矛盾,但是眼下您不还没去世吗?

    曹操能够让人骂那么多年曹贼也是自有他的本事的,毕竟要是一个不堪大用的人,想要被人骂都没机会。

    胜利者有多少会善待失败者的,曹植能好好的待在这里和他哭诉就已经证明曹丕手下留情了。

    不过看着自己喜爱的儿子又变成小时可爱的模样,曹操还是安抚了他:“等之后见了子桓,吾同他说。”

    意思一下。

    就在他们该哭的哭完,该骂的骂完之后,天幕又响起了声音,并且指引他们到达亲子活动的场地。

    徐雪筠和丹丹也来了。

    徐雪筠还以为姚老师说完投资图书馆的事情就不会再骂丹丹了,结果没想到姚老师画风一转,一阵严厉的批评,把李世民和徐雪筠说的只敢连连应声,保证回去会好好和丹丹沟通,之后一定不会再让男同学狗叫,也不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帮老师擦黑板,也不会当着校长的面说他的裤子拉链没拉。

    徐雪筠觉得这几件事太大了,她自己担不了,于是扭头就去给徐姑姑打电话告状了。

    丹丹整个人都蔫儿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小筠姐姐竟然背叛了自己。

    李世民作为被徐雪筠托付的人,苦口婆心:“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丹丹现在不能知道了也不改,那是不勇敢的小朋友。”

    丹丹不听,似乎每个在家里面可爱的孩子,一到开学的时候就会变成家里面的魔王:“我不改也是勇敢的小朋友。”

    曹丕呵了一声,笑道:“那可不勇敢吗?夫子课还没讲完呢,你就把板书擦掉了,当着上者的面指责他的衣物不妥当”

    这若是不勇敢,那可真没勇敢的孩子。

    商鞅皱着眉:“这样不好,应谦逊待人”

    他还没说完呢,丹丹就捂着耳朵跑到前头去了,一句话也不想听。

    李世民苦恼:“孩童总是这般吗?”

    可他的承乾就不会。

    徐雪筠此时也打电话回来了,丹丹见到她就扑了上去:“小筠姐姐,我妈妈怎么说的呀。”

    话语里全是纯然的讨好与忐忑。

    徐雪筠慈爱的摸了摸她的脑袋,但是说出来的话对于丹丹来说格外的残忍:“你妈让你回去等着。”

    丹丹眼前一黑,连接下来的学校活动都不想参加了。

    但是她平时最爱凑热闹了,想着反正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回家总是要挨骂的,还不如在这里玩尽幸了再回去。

    刚好今天来的人多,性格好强的丹丹想要拿第一,所以对徐雪筠分外嫌弃:“小筠姐肯定拿不了第一。”

    徐雪筠也不伤心,摊手:“没办法,你去问问这几位哥哥,看看他们愿不愿意陪你参加。”

    几人当然愿意。

    徐雪筠看了一下学校的亲子活动,其实就是普通学校都会有的亲子活动,比如什么两人三足,人体加减法,亲子接力棒,一看就不是她擅长的。

    结果没想到在这竟然还碰上了她的几位游客认识的人。

    和众人一个个的打招呼,徐雪筠的脸上全是茫然,因为这些人的态度似乎太热情太友好了。

    “没想到曹哥还有这么小的一个弟弟。”徐雪筠很感慨,“年龄差的挺大的,不过看着感情挺好的。”

    一见面两个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就开始追逐起来了,现在已经跑到操场边缘了。

    亲子活动正是在操场上开始举办的,这个操场和后面的体育场内都有项目,足够整个学校包括周围的社区来参加了。

    曹植一边跑一边尖叫,他哥这是要和他玩闹吗,这是抓着他就要给他打一顿啊!

    刘禹锡尴尬的哈哈一笑。

    其实人家只差了五岁而已。

    而且竟然还碰到了李大哥的孩子。

    徐雪筠这下更惊讶了:“李哥,你都结婚了呀?”

    而且竟然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孩子。

    徐雪筠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因为李世民是第一波来这里的,不知道该说多少岁合适,于是在得知天幕给他们安排的身份是徐大哥的朋友后便说了实话,说自己的年龄比徐兄稍长。

    也就是比二十七岁大一点,徐雪筠姑且算他二十八九岁,不——算他三十岁。

    三十岁,然后有个九岁十岁左右的孩子。

    徐雪筠的眼神都不太对了。

    这是英年早婚,还是未婚先育啊?

    李大哥看着这么靠谱,没想到还有这么叛逆的过往?

    李世民知道她在想什么,只能尽量坦然的看回来。

    二十岁有第一个儿子,这多正常啊。

    长孙皇后拉着徐雪筠的手,温柔的笑道:“早就从二郎的口中听过你了,今日一见,果真清丽聪慧,言无粉饰。”

    还让李承乾带着丹丹去玩,现在活动还没开始,大家正是分队伍的时候。

    徐雪筠没忘把丹丹拉到一边告诫她:“不准用弹弓弹男生的小xx,也不能让他们学狗叫。”

    其他的罪行暂且还不知道,但是徐雪筠怀疑丹丹干的绝对不止这些。

    她自认为自己的声音已经够小了,殊不知在座的几人都是耳力过人的,长孙皇后捂着唇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见丹丹乖乖点头,徐雪筠自认为放心了,于是便开始替她排队。

    第一个参加的是最简单的两人三足活动,丹丹和刘禹锡上,一个活动可以多次参加,徐雪筠现在正在和长孙皇后打赌:“她绝对不止玩一次。”

    一个跑道的横截面才有多长,丹丹绝对玩不尽兴。

    “那便让承乾陪着她。”长孙皇后半点也不担忧徐雪筠能够拼凑出来李承乾的名字,从之前的过往来看,她连不出名的皇帝都记不得,更别说太子了。

    果不其然,徐雪筠脸色变都没变,甚至还在夸奖:“承乾这个名字好听啊。”

    听着多霸气,多有内涵。

    现在的人取名字好像都越来越简单了,徐雪筠签座位表的时候就看到一溜的子涵,沐辰,晓彤,宇航。

    重名率几乎高达百分之五十。

    反而像是丹丹这样的名字少了。

    当然,丹丹全名不是叫丹丹,而是叫叶照丹,徐雪筠相信,等她长大之后,她会感谢自己的名字的。

    “徐姑娘的名字是何意?”长孙皇后好奇道。

    雪筠,听着是一个很清冽的名字,甚至如果不是安在徐姑娘身上,她都会以为有其名的人必定会非常的孤冷骄傲。

    “和我哥哥的名字是一起定下的,我叫雪筠,被雪覆盖着的竹子,希望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屈服,坚韧不拔,和我哥哥的寒柏是一样的。”

    徐寒柏,徐雪筠。

    起码徐雪筠从小到大没有见过和他们两个重名的,而且也不是什么生僻字,她是觉得挺喜欢的。

    长孙皇后很会聊天,徐雪筠和她聊的非常开心,而很快队伍就排到了他们两个,徐雪筠把丹丹喊回来,让她去参加活动。

    丹丹严阵以待,和李承乾他们一起等在起跑线上。

    “是我参加还是你参加?”长孙皇后问道。

    李世民见儿子渴望的眼神,只犹豫了一秒:“我参加吧。”

    说着就上前去用学校给的绳子绑住了自己和儿子的脚。

    曹植也在绑着自己的脚,在曹操面前曹丕没有说什么讽刺的话,只是怀疑道:“你应该不会拿倒数第一吧。”

    曹植抬头:“你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爹的实力吗?”

    小小口角之争,扳回一城。

    而朱棣则是费劲儿地拽着朱高炽的腿。

    这大胖儿子,绳子一勒都冒样。

    朱高炽被他心狠手辣的爹勒的嗷嗷叫:“疼!疼!”

    他还是个小孩子,他肉嫩着呢,别勒那么紧啊,又不会掉出去。

    朱元璋很果断:“标儿,看爹带你拿第一。”

    其实对拿第一并没有什么特别大欲望的朱标:“啊,好。”

    天幕不是说了规则吗?爹怎么还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早在他们刚踏入排队队伍中的时候,天幕就已经说清了规则,只要参加活动,无论排名,都可获得一本书,并且若是将所有项目都体验一遍,他们还能获得额外的十本大礼包。

    当然,也是小学版。

    但是不能丧气应战,比如每个活动刚参加就放弃,这样不算参加,也不能故意不跑或者故意出错。

    但也没说让他们这么

    朱标看了一圈,结果发现他是最格格不入的,所有人无论有没有额外的奖励,好像都想要拿第一一样。

    朱标:“”

    我的问题吗?

    他们几个人是第一波,杨坚杨广,苏洵苏澈,孙策孙权是第二波。

    随着哨声吹响,比赛开始。

    丹丹立刻就冲了出去,然后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刘禹锡吓得提着她的胳膊把她拎起来,想问她有没有事,结果丹丹却反手扯着他:“刘叔叔,走呀,你快走呀。”

    你怎么走的这么慢呀!

    刘禹锡被迫大步走,但是他们的配合实在不默契,刘禹锡要不然就是步子大了,要不然就是步子小了,丹丹还着急,几乎走两步绊倒一步,两个人基本上跌跌撞撞走过去的。

    曹操嫌弃曹植拖后腿,那倒是能够配合自己的儿子,问题是曹植也想着配合他,两个人就你大一步我大一步,你小一步我小一步的,让曹操感觉难受不已。

    “你莫要再动了。”曹操忍不住了,在曹植在脑袋上敲了一巴掌,“要走就快走,别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

    曹植捂着脑袋很委屈,感觉他爹真的不爱他了。

    和这两队相比较起来,李世民和李承乾就配合的多了,两个人步调一致,虽然动作并不是特别快,但是因为从未倒下过,所以走在前排,并且隐隐有超越第一的趋势。

    第一名是朱元璋和朱标。

    两人中朱标几乎没说什么话,都是朱元璋在说,朱标只时不时的应一声,但就像朱元璋想要的拿第一一般,此时他们赫然在队伍的最前面。

    朱棣抽空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自己右边迈不开腿的大胖儿子,气的的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结果还肥嘟嘟的屁股还颤了两下子。

    他这辈子没走过这么小的步子。

    朱高炽苦哈哈的:“爹你别着急,马上,马上我们就赶上去了。”

    他也没办法呀,他腿短,还是个胖墩,走的就是不快。

    朱棣左右看了看,发现他们在队伍的最旁边,一下子拎着朱高炽往前跑了两步,又把他放下去。

    “”关注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徐雪筠,欲言又止。

    朱棣刚才也过来和她打招呼了,她也没想到这个世界这么巧。

    因为朱棣在后世的年龄不大,所以徐雪筠也以为这个是他的弟弟或者亲戚家的孩子,但是——哥,你当别人眼都瞎吗?

    一个亲子活动,咱胜负心用得着这么大吗?

    第127章

    周围人都发出一阵闷笑,但因为只是没有名次的比赛,所以没人拆穿他,小朋友们则是全然没看见,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在第一名和第二名身上。

    贞观朝现在整个朝代都充斥着一片叫好声,他们不会说什么加油,也没有现代那么多的口号,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却能够非常清楚的体现出来他们的雀跃。

    “好!”长孙无忌硬是把自己的手掌心都给拍红了,看着天幕上明明运动不激烈,但是却因为认真而神情同样严肃的天家父子,心情格外欣慰。

    他以前从陛下和妹妹的口中知晓日后承乾的事情,哪怕是一向果敢的他为此担忧的成夜睡不着觉。

    其实若是旁人也就罢了,毕竟皇权争斗,就这个天底下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问题是这争斗的两人偏偏是他最不乐于见成的。

    一个是他相知相遇,心灵相通,发誓效忠的陛下,一个是他的亲外甥。

    这可不是说哪怕最后上位的也是他的亲外甥,他就觉得满意了——妹妹向来爱护承乾,无论是夸奖还是管教,终究都是想要他成为更好的太子,未来的唐朝皇帝。

    见父子反目的场景,怎能心安?

    但现在,虽然他之前也对陛下和观音婢商量着改变对待承乾的教育方式颇有微词,毕竟他们追随的陛下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那承乾作为他的儿子不更应该用高标准来要求吗?就算之前稍有感触也依旧觉得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比如今日承乾参加天幕上的亲子活动,作为太子出席,若是平时,长孙无忌一定觉得他今日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太子的行径,可今天看着天幕上那孩子难得开心的笑脸,长孙无忌才在心中恍然触动,终于明白为什么陛下和妹妹要做出改变,也为什么会反省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让朝中的大臣减少对于太子的劝谏。

    心中思绪婉转,也只是眨眼间,长孙无忌没有让任何人看出来自己的思绪,依旧卖力的鼓着掌:“好!陛下冲啊!”

    冲过那个明朝皇帝!就差一步了!

    不过长孙无忌在给李世民他们加油,明朝人也在给他们的太祖加油,这一步可不是那么好超的,因为李世民他们在往前赶,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也在往前赶。

    朱元璋扭头瞧了一眼李世民超赶的进度,倒吸一口凉气,又嘴上不停的催促着朱标:“标儿快,和爹一块儿把步子迈大一些。”

    朱标没回头,但是他用余光也能看到右方的身影:“好。”

    不过朱标和朱元璋一直没有急,因为他们现在都知道最后这一段距离看的就是谁更能稳得住,谁不会被摔倒或者绊倒,哪怕是一直催促的朱元璋脚下的步伐其实也没有混乱过。

    “娘,大哥小的时候长这样吗?”马皇后一溜的孩子,在大殿里面仰着头看着天幕上的‘兄长’。

    前面几个孩子还好,在后面的一群小萝卜头的印象中,兄长从一开始就是兄长的样子。

    “看着比儿臣还要小呢。”朱棣用手比划了一下才到朱元璋腰间的朱标。

    他现在都快长到爹的胸口了。

    马皇后笑眯眯的:“是啊,你们大哥小的时候就是长这个样子的,不过和你们比起来呀,他又乖又沉稳——你们可要好好的以你们大哥为榜样。”

    这话就是特地说给那几个上课睡觉,下课偷玩的儿子的。

    但这话很明显没有被他们听进心里面去,几个孩子只是扎堆凑在一起惊叹着大哥小的时候看起来很好欺负。

    朱棡撇了撇嘴。

    这也就是大哥现在长大了,这群小子没有经历过大哥的小时候。

    毕竟再沉稳的小孩也终究是小孩子,那个时候他们没说对话,或者干错了事,家里面哪个大人——无论是朱元璋马皇后还是作为长兄的朱标,可都是真打的。

    到底是谁好欺负?

    曹操带着曹植磕磕绊绊的走,曹丕就在旁边看笑话,还借了人家的相机给他们留念。

    曹操一边要拽着曹植不让他趴在地上,一边还抽空瞪了他一眼。

    混不吝的混账。

    还看起来他老子的丑了。

    曹操当即决定,他跑完这一轮,下一轮就让曹丕上。

    不是说自己兄友弟恭吗?那装也得给他装出来个样子来。

    长孙皇后已经在旁边挑自己等会儿要拿的书了,她在其中觉得好些本书看着都挺不错的,并且她还请了徐姑娘当参谋,请教她哪些书不是童话书,而是能够让承乾学到一些知识的。

    她这个话题找的好,在旁边等待的杨坚几人也都过来了,甚至是不是经过天幕来到后世的一些家长们也顺带听了一耳朵。

    徐雪筠小的时候家里是不缺书的,那个时候虽然有手机,可是手机上没什么好玩的,也就一些消消乐愤怒的小鸟之类的,而经典的儿童作品基本上十年都不会变,所以徐雪筠打眼一看,看到了不少熟悉的书,还真能给他们挑出来几本。

    就比如这个‘十万个为什么’,虽然里面有不少被证实是伪科学,但是现在她手上拿的这一本是改版过的,已经把许多过时的或者错误的信息都删除掉了。

    而且说儿童启蒙,无论怎么说都绕不过这本书的。

    徐雪筠现在依旧还能回想到里面的不少篇章。

    图书馆的书自然不可能一种只有一本,光是十万个为什么就有一大摞,甚至右下角在书脊处的借阅编号都还没撕掉,卫青他们就已经开始你一本我一本的抢起来了。

    手慢无!

    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外,还有很多小儿学科学,小儿学物理的一系列的套书,徐雪筠甚至还看到了几本之前的老教材。

    教材是会更新换代的,他们现在用的这一版是新版的,也就说明之前的书就用不着了,学校的教科书都发给学生了,之后会由学生自己带回家里面保存或者是卖掉扔掉捐掉,只不过每一年为了保险,其实都会多订购几本书籍,以免有人领不到书,多订购的书籍就会放到图书馆里,若是有学生损坏了,也可以到图书馆来重新购买。

    这几本想必就是不小心混到里面去了。

    徐雪筠说完之后,她的本意是想要让他们不用拿这本书,因为在她的思维中她觉得有小孩的家里肯定有最新版的教科书,没必要再拿老教材,结果周围的几人却眼睛一亮,一点也不顾及自己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同僚’之谊,手瞬间就伸过去了,连拿的是哪一科都顾不上了。

    毕竟这个教科书可没有多订多少,每一科就那么几本,手速要是慢了可真抢不着。

    卫青手速快,每一个他看着封面不一样的,他就都抓了一本。

    商鞅看着自己手里的四本,又看了看卫青的一大摞,陷入了沉思。

    长孙皇后则是在抢完之后仔细的核对了一下每一本书的封面。

    “我这有两本三年级数学,能和你换一本科学吗?”她看见卫青也拿重了好几本,其中她需要的就是夹在最中间的一本。

    卫青同意了,把书换给了她。

    徐雪筠很头痛:“这还没到出去的时候呢。”

    他们拿这么多书真的行吗?

    长孙皇后轻声宽慰她:“无事,那些书放这里许久都未曾有人动过,我们拿走前和工作人员好好说道说道,他们应该会通融的。”

    果真,就像是长孙皇后所说的一样,他们几人去找工作人员交流了一番,不仅把这一摞书都要了过来还说好放在后台,等他们比完赛再过来拿。

    “这下可捡了个大漏。”

    刘彻咬了一口果子,一边想着他们这个朝代的水果都没后世的好吃,一边唉声叹气。

    他也想去后世玩,他不想光坐在这里看他们玩。

    但是没钱了呀,天幕上现在的种子数量已经不少了,他到现在都还没有全部买过来一个遍呢。

    而且天幕还开了一个新的橱窗。

    上面非常清晰的标注了两个字。

    【技术】

    所以哪怕这个橱窗还空空如也,但刘彻也依旧要为他留出来一部分的资金。

    毕竟能够让天幕放在眼里的技术,一定都是好技术。

    但是:“我也想去上面玩儿。”

    司马相如眼观鼻,鼻观心,就当是没听见。

    就让陛下喊吧,多喊两声他自己就会放弃的。

    他也就是个文臣了,要不然他早就跑出去了,谁天天待在陛下身边啊。

    桑弘羊大人最近都借口事务繁忙,一下朝溜的飞快——果然还是陛下的青梅竹马对陛下了解的多,就知道陛下这两天一定没憋什么好屁。

    和他喊能顶什么用,和他喊就能喊出来门票不成,要是能喊出来门票,他和陛下一起喊,他还没去过农家乐呢。

    刘彻也不是无所事事,他其实平日里也是很忙的,现在也只是忙里抽空喊两声。

    但架不住他天天喊,明明都去过两回天幕了,结果一回来就开始喊。

    最后喊累了也没人搭理他,颇感无趣,便喊人把霍去病唤来。

    霍去病算是整个皇宫唯一会真心实意配合他的人了,毕竟还年轻,不知道刘彻的性子。

    过来听刘彻半真半假的发着牢骚,霍去病握紧拳头,操着一口稚嫩的声音,竖着最宏伟的愿望:“去病之后要给陛下赚多多的钱,买多多的门票!”

    刘彻诶呦一声,把他抱在怀里,狠狠的搓了搓脸蛋,眼神瞥向下方的司马相如,意思很简单,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这就是当臣子的差别。

    司马相如之前还会胆颤一下,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眼皮子都不带抖的,是是是,他罪该万死,要不然陛下你就赐死臣吧。

    但刘彻一张嘴,他就立刻滑跪。

    他就是心里想想,开玩笑的,您怎么还当真了呢?

    只能说在刘彻身边,就没有太过头铁的人,这样的人活不到大结局。

    而司马相如本身就是一个圆滑并且自由放荡不羁的人。

    刘彻呵了一声,懒得理他。

    就会在心里边嘀咕他。

    而很快,天幕上的比赛已经出了结果,毕竟即使学校的操场很大,几人走路也不方便,但一个横截面终究会有走完的时候。

    最终朱元璋和李世民几乎是并肩迈向白线的,因为又不是专门的运动比赛,所以连裁判也不知道他们谁是第一。

    不过这种比赛争不争第一也没关系——又没多的奖品,他们两个便当了并列第一。

    第三名很让人意想不到,竟然是刘禹锡和丹丹,因为两个人一开始就配合不当,所以他们几乎被所有人给遗忘了,结果没想到这两个人偷着摸干大事,一路走一路摔,就这么连滚带爬的跑到了第三名的位置。

    长孙皇后见丹丹身上都是在草坪上摔出来的灰和草渣,还以为徐姑娘要心疼,结果没想到徐雪筠只是把丹丹喊过来给她拍了拍膝盖上的灰,接着便一挥手让她继续去玩了。

    这怕什么,那么矮的一个人,还能给自己摔死不成。

    别说今天丹丹参加活动,她平日里走路就喜欢甩手甩脚,磕磕绊绊的,手上,胳膊肘,膝盖上,脚腕上,都经常会贴着创可贴,还不到多久就会被蹭掉。

    小孩子就是要磕磕绊绊才能长得好,徐雪筠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丹丹果然没有只玩一次。

    接着又拉着几人都试了一遍,令人非常意外的是商鞅竟然和她配合的很好,哪怕丹丹有的时候一着急步子就迈大了,也能及时的调整,就好像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而曹操在和曹植获得了倒数第一的‘好成绩’之后便黑着脸把曹植扔给了曹丕,让他们再上去试一试,一雪前耻。

    两个人可是一边走一边骂,结果谁能想到他们嘴上不饶人,但是成绩出来却很不错。

    苏洵和苏辙两个人的性子都还算是平和,玩游戏也不激烈,当然他们也知道在这么多能人异士里面,他们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体能都不算出众,所以压根就没有想拿过第一。

    杨坚和杨广以及孙策孙权这两队就是在第二轮中争夺第一的种子选手。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朱标按了按太阳穴。

    只见场上这两队都要挤到一起去了,几乎都能算是贴着走的。

    第一名又没有奖励。

    这个姿态如果以太子之身做,那自然是有他的一番温柔俊朗,但现在他只是一个刚到他爹腰间的小豆丁,只会让人觉得可爱,还招来了不少小朋友想要和他一起玩,还要去问他是几年级几班的。

    朱标:“”

    被一群和他差不多高的小豆丁围成一团的他只觉得难以招架,但幸好有下面那么一长串的弟弟朱标也算是有丰富的和小孩子交流的经验,很快便把他们哄得个个心满意足,眉开眼笑,回去各找各妈。

    朱元璋哈哈大笑:“果然朕的标儿在哪都受欢迎!”

    他的弟弟们也都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

    玩完了两人三足之后,他们便来到了下一个地方,徐雪筠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知不觉就和他们一起走了。

    下一个游戏,丹丹非要拉着徐雪筠一起玩,徐雪筠看了一下游戏规则,发现是不涉及体力的,便同意了。

    其实游戏很简单,就是大家用肢体语言传成语而已,第一个人想一个成语写在纸上,然后自己放着,将自己想的成语说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便用动作表演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猜出来之后,再用自己的动作表演给第四个人。

    这个游戏需要用到的人非常多,他们一共二十一个人,被分成了三个队,每队六个人。

    至于为什么会多出来三个人呢,是因为李世民作为李承乾的父亲挤进了活动里,曹丕作为曹植的兄长也挤进了活动里。

    卫青,商鞅和刘禹锡:“”

    三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场地外面看着他们排队,最后还是徐雪筠不忍心,想着反正他们都认识,又都刚好被分成了三个组,便问能不能让他们三个分别加入到他们三组里面。

    大家只要玩得开心就好,其实工作人员并不会抓的那么严,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规则,所以徐雪筠一说就同意了。

    李承乾作为第一个想词的人,思考了几秒,想了一个自己觉得比较好表演的。

    ‘虎视眈眈’。

    当然也是因为他的下一棒是李世民,他不想让耶耶表演太过失颜面的。

    和他的心慈手软相较起来,右边的朱元璋完全不顾后边跟着的是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一张口就来了个抓耳挠腮。

    朱标:“”

    这游戏他能不玩吗?

    曹丕本来想胡乱说个词,但是看了一眼他爹,又把自己之前写的词给划掉了,重新选了一个。

    ‘挤眉弄眼’。

    李世民拿到词之后想了一下,对着头上戴着一个静音耳机的长孙皇后比了比自己的眼睛,然后在头上画了一个王字。

    多年的夫妻感情不是盖的,长孙皇后几乎立刻就猜出来了:“虎视眈眈!”

    接着她便要传给下一个人。

    那就是丹丹。

    她也按照李世民的方法笔画的,丹丹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掌握了一些词语,看了两遍就猜出来了。

    长孙皇后松了口气,他们已经猜过词的就可以把耳机摘下来了。

    正当他们等的好结果的时候,就见到丹丹一张口便嗷呜一声。

    徐雪筠:“”

    她在叫什么?

    见丹丹一直在额头不知道画什么东西,还一直嗷呜嗷呜的叫,时不时的还指一下眼睛,徐雪筠把脑壳都快要抠破了。

    在她的印象里没有狼和眼睛相关的成语啊。

    月狼之夜,人家是电影也不是词啊。

    最后她只能决定这个词,她自己猜不出来了,就原模原样的向后传。

    她拍了拍商鞅的肩膀,提醒他转过身来,然后按照丹丹的样子,在额头中间画了画,又指了指眼睛,嗷呜嗷呜了两声,最后一脸期待的看着他。

    商鞅:“”

    刘邦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果然谁听到她们姐妹两人的嗷呜两声都会沉默的。

    硬生生的把人家的老虎变成了狼,还是一头看上去没杀生过的狼。

    而且因为丹丹的手小,她在脑门上画的时候,徐雪筠压根就没看清她画的是什么东西,所以自己再画也画不出来,留给商鞅的可不就是一团乱麻。

    商鞅犹豫着猜测:“画龙点睛?”

    扶苏觉得商鞅已经很厉害了,前面的画王字可以说是画龙,指眼睛可以说是点睛,嗷呜两声也能说是在表明是动物。

    但——这差的可不是一点远了。

    徐雪筠也不知道是什么词,但是她很果断的点了点头,表示她也赞同,商鞅便这么传给了最后的刘禹锡。

    他这动作就好理解的多,先平铺了一张纸,接着用手指在上面画了一个龙的形状,最后着重的戳了戳龙的眼睛。

    哪怕没有笔墨,但他们日日和笔打交道,只看着手指也能想象出来原本应该是什么形状。

    而看刘禹锡自信满满的去提交答案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挺好的,还给人家升级了。

    从老虎升级成龙了。

    朱元璋的抓耳挠腮意外的传的很顺利,只是每一个人接到这个词的时候都要翻一个大大的白眼。

    这谁想的破词啊。

    尤其是前面的四位,朱标,朱棣,朱高炽非常了解朱元璋的性子,对他能出这个词一点儿都不意外。

    曹丕的挤眉弄眼听上去很简单,但是等到第三个的时候就不对劲了。

    “怎么就变成眉开眼笑了?”孙权一脸问号。

    曹丕是站在第一个的,而曹操和曹植是站在最后准备收尾,所以曹丕传给了孙权,孙权又传给了孙策,但是就在孙策传到苏洵的这一步出了问题。

    孙策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抬头望天。

    因为传完之后,孙策以为苏洵猜出来了,便友善的对他笑了笑。

    结果没想到这一下子便让苏洵改了答案,先是动了动眉毛,然后非常用力的扯了一下嘴角,生怕苏辙猜不出来。

    苏辙了然的点头,然后传给了卫青一个愁眉苦脸。

    苏洵:“”

    你小子给我解释一下,你爹我把嘴角扯的这么大,怎么就变成愁眉苦脸了?

    但苏辙是完全都没看出来他那把脸都快要扯变形的样子是笑容啊,都愁成五官变形的样子了,还不是愁眉苦脸吗?

    卫青也表示了然,扭头给曹操传了一个鼻青脸肿。

    刘邦笑的已经要滚到地上去了,看别人的笑话就是有意思。

    最后,我们才华出众的曹子建先生,见到曹操表演的挨揍场面,给他升华了一下。

    “绝对是遍体鳞伤。”曹植格外肯定。

    都被左一拳右一拳打成那样了,还不遍体鳞伤吗。

    第128章

    又玩了几轮猜成语之后,他们便来到了人体加减法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数字,有可能是一二或者是三四,甚至可能是零点五,一点五。

    而他们这个游戏的玩法便是当主持这个活动的老师喊出来一个数字之后,在场地内的所有人便要抱在一起来达到主持人喊的数额。

    徐雪筠看了一眼自己胸前贴的号码牌。

    她是二点五。

    孙策看着自己的号码牌,很苦恼的叹了口气。

    因为他是所有人里面数额最大的一个,他是九。

    也不知道主持人到底会喊多大的数字。

    孙权本来还想宽慰他,说自己一定会和他组队的,结果领到号码牌之后不吭声了。

    因为他也没有比他哥好到哪去,他哥是九他是七。

    两个人加在一起都十六了,而他们刚才过来的时候,上一轮的比赛已经到达了末尾,他们听见主持人喊的可都是十几或者十几点五这样的小数字。

    丹丹拿的是最小的,小小的一个零点五,是个万金油,放哪都很合适。

    “准备好了没有?”主持活动的老师见他们都把号码牌贴在了胸前,便开始倒数,然后,“二十一点五!”

    现在游戏才刚开始,还没有人退场,所以主持人报的点数要比上一轮末尾,徐雪筠他们过来时报的点数大不少。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和李承乾就抱在一起了,他是六点五,长孙皇后是一点五,李承乾是二。

    但这样才只有十,还得再拉人才行,并且还得再拉一个尾数是零点五的。

    一看到旁边的商鞅正在犹豫往哪一队走,李承乾眼疾手快:“叔叔过来呀。”

    商鞅是四点五。

    曹丕很不满:“你们这不是浪费资源吗,怎么还把带小数的给合并了?”

    大家都是看过天幕考试的人,最简单的数字他们还是能搞懂的。

    至于曹丕为什么不满,那当然是因为曹操曹丕和曹植这三个人都是整数,而且加起来就有十七,刚好就差商鞅这一个四点五。

    所以哪怕李承乾已经先他们一步邀请了商鞅,但曹丕也没打算放弃:“商君啊,看在我们今天共同游玩情谊的份上”

    曹植更是直接拉着商鞅的手,就准备和他抱在一起,扭头对李承乾说:“你们就算找了商君,差的也远着呢,还不如去找个数字大的。”

    而徐雪筠和丹丹这两个人则是到处乱窜,谁让她们两个的数字都小,加起来才刚刚点数三。

    这不找盟友活不下去呀。

    “你们两个还是分开吧。”苏辙看了一眼场上剩下的点数,基本上都是整数,如果徐姑娘和丹丹不分开的话,那恐怕要有很多人都出局了。

    杨坚和杨广则是点数找的太大了。

    他们两个点数本来就不小,还去找了孙策和孙权,结果一下子便超了,但是谁也不同意让另外一个人出局:“你让你弟弟先去和别人组队啊,这样我们的点数就刚好了。”

    孙策眼睛瞪得大大的:“凭什么,你出去我再邀请徐姑娘,我们的点数也是刚好的。”

    众人吵吵嚷嚷,十秒钟的时间却吵了十几句,最终在越来越紧凑的秒表声中胡乱地抱在了一起。

    杨广:“”

    他在最后一秒被对面两兄弟给踢出去了。

    孙策松了口气,幸好他眼疾手快,还看到了一个卫青,加进来刚刚好。

    朱棣则是不可置信的看着朱元璋和朱标:“爹!大哥!”

    朱标心虚地移开了视线,朱元璋倒非常理直气壮:“没办法啊,谁让你的点数太大了。”

    除此之外还有计算错误的。

    朱高炽也被朱元璋和朱标他们抛弃了,只不过他是一开始就被抛弃的,所以他和徐雪筠组的队。

    但是!

    这三个和刘禹锡压根就没发现他们组的不是二十一点五,而是二十二点五。

    四个人不可置信的被淘汰出局了。

    徐雪筠简直不敢相信,丹丹也就算了,她可已经大学毕业了。

    她怎么能连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口算错了?

    但出局就是出局了,她只得带着淡淡苦闷的站在旁边看着剩下的人继续比赛。

    在主持活动的老师没有喊出来数字之前,他们要在草地内转着圈并且熟记对方身上的牌数,以待能够最快的组成队伍。

    “这一次要组成的是——十五!”

    刚才还每一个队最少都拉一个的带小数的人,这一下可不吃香了。

    但是全是整数的队伍,也没有那么好运,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个人加起来的点数有十七,所以被迫分开。

    曹操果断的扔掉两个儿子去找了孙家兄弟。

    平时是平时,现在是现在,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小团体,而只有孙家兄弟加起来就超了数额,所以也要分开,这个时候去找他们是最好的。

    “我是八。”曹操往他俩身上一扫,就攥住了孙权这小不点的衣领,“我和你组就够了。”

    孙权很郁闷,很不想和他组队,但是也知道这个时候和他组队是最方便最快捷也最稳妥的。

    他一点也不喜欢这老匹夫。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众人皆知,他的原句是《三国志》中曹操所说的话。

    是因为曹操在和孙权两军对阵的时候,看到孙权水陆两军部伍严整时发出的赞叹,后来便被广泛用于夸奖有才能的青少年。

    所以普遍认为这是一句欣赏,但是孙权可一点也不想要这样的欣赏。

    因为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和对方正打着仗呢,对方说我要生孩子就生你个这样的。

    这是欣赏吗?这分明是挑衅啊。

    但眼下他也只能乖乖的看着自己的兄长迅速抛弃了他去寻找别人。

    孙策的运气还不错,很快便找到了卫青。

    他是九,卫青是三点五,这样便是十二点五。

    “我知道谁是二点五,我们得去找徐姑娘”孙策边说话边转身,但是就在转身的下一秒,他便意识到了。

    徐姑娘淘汰了啊!

    俩人对视一眼,同时抱拳:“告辞!”

    接着便马不停蹄的又去寻找其他落单的人。

    最后,苏洵淘汰。

    没错,所有人都组成了一对一对的,就把他自己给剩下了。

    会场上现在剩下有小数的人是奇数,而主持人说的数字是个整数,所以必须会有一个带小数的人剩下。

    苏洵走到旁边,丹丹递给他了一根棒棒糖,两个人就这么蹲在操场边上吃着棒棒糖,看别人玩耍。

    “您的儿子好厉害啊。”徐雪筠不由自主的观察到,然后发出感叹。

    明明只剩下他自己一个小孩子了,结果就连卫青他们都陆续出局了,苏辙却还一直都在众人之中周旋着,眼看着就活到最后。

    这么一比她在刚开局就出局了,岂不是显得更加废物了。

    苏洵面上带着骄傲,下意识的想要摸摸胡子掩盖表情,结果却摸了个空,才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二十多岁的模样。

    朱元璋也出来了,过来蹲在旁边,还很不要脸的问丹丹要了一根棒棒糖。

    嗯,酸甜酸甜的,他老朱还没吃过呢。

    是怎么想到把梅子放在糖里面的呢?

    像是糖渍梅子又不是糖渍梅子。

    顺手拍了拍旁边胖墩的肚皮:“好一个大胖小子。”

    在他的世界,朱棣自己还是个半大小子,更别说孙子了。

    朱高炽努力的收了收自己的小肚子,但是因为太有实力了,所以压根收不回去。

    好熟悉的拍法,在他小的时候,他皇爷就也是这样拍他的,没想到哪怕没有建立感情基础,再一见面他皇爷还是这样拍他的。

    朱元璋避着了点徐雪筠,然后问朱高炽他们那个朝代的情况,还有朱棣那小子对于接下来的安排:“你可得说实话啊。”

    朱高炽哪敢不说实话,而且本来也没什么好避讳的,他爹的安排在他看来非常妥当,说不定都不用他爷问,等过会他爹自己就过来邀功了。

    除了人体加减法之外,他们还在操场和运动场玩了好一会儿,比如亲子接力羽毛球,亲子接力赛跑之类的。

    朱元璋还死皮赖脸的要过来了几本教科书。

    不过徐雪筠觉得他挑书的眼光很好,哪怕没有她还没有说建议,徐雪筠也觉得这几本书都很适合小孩子读。

    比如《作物起源》,《小农夫》,《动物世界精选》,《科技大奥秘》之类的。

    不过徐雪筠觉得他挑的有几本也太难了点,她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书,所以早就看出来经验了,她光看一下封面,还有前几页就能知道这本书到底是给小孩子们启蒙用的,还是得大一点,耐心钻研用的。不过朱元璋说他家孩子聪明,家里边还有别的亲戚孩子,徐雪筠就没再管了。

    毕竟比起几乎活到最后的朱标,一开始就下场的她好像的确没有人家聪明呢。

    朱棣:“我也要这几本。”

    他也要看!他要和大哥一起看!

    第129章

    参加完了家长会,还和许多压根就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的朋友们一起叙了旧,徐雪筠自感生活非常充足的回了家。

    而来参加亲子活动的几人也收获颇丰,每人都抱了厚厚的一摞书回去。

    只有丹丹不开心,因为她很清楚,自己回到家中的那一刻,就是她挨打的时候。

    但是她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坏事啊,借给别人作业也是在帮助他们,不提醒校长的裤子没有拉好,他难道还要这样在学校里逛一圈吗?

    丹丹觉得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

    这些事情不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想得通的,徐雪筠也没打算让她在这里一个人使劲想,回去姑姑会和她好好谈的。

    回到家里之后才发现家里开始晾菜了,几乎把整个全院都铺满了。

    “这是在做什么?”李世民好奇的问道。

    曹丕小心的揉着自己的后脑勺,一搓一疼。

    他爹就是偏疼!都快走了还替曹植那小子打了他一巴掌!

    刘禹锡倒是猜出来了:“是要准备腌咸菜吗?”

    刘姨坐在院子里休息,手上还拿着毛线,正在检查有没有坏掉的地方:“是啊,冬天做东西不好发酵,像是腌泡菜,酿酱油,都得是秋天的时候做才最有味道,别看现在才刚入秋没多久,这天说冷就冷,快着呢。”

    刘禹锡自己也腌过咸菜,所以只是和刘姨闲聊着腌咸菜要注意的地方,而酱油也是商周时期就出现的,只是最早出现的酱油是从肉类上提取出来的,所以只有贵族才可以食用,直到东汉时期,人们才发现豆子也可以用来做酱油,并且更便宜更方便,风味还更好。

    所以说着说着,竟然就说到酿酱油上去了。

    “想看那你们明天可得起个大早。”刘姨推了推自己鼻梁上的老花镜,仔细的瞅着毛线的每一处。

    要是新的毛线当然不用看这么仔细,但是这一坨毛线是她拆下来的,还是徐雪筠小时候的衣服,不过早就不能穿了,徐雪筠前两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收拾出来了,还是她给织的,见一直放着,她就想着能不能拆了打成手套或者围巾,又或者是加点线,再打一个大的毛衣。

    刘姨的手艺活做的不错,除了织毛线以外,在当年十字绣很火的时候,她一个人就织完了一大幅的十字绣,把眼睛都给熬花了,发誓再也不动针线了。

    “这是什么?”商鞅觉得自己自从来到后世之后就像一个土包子一样,什么都不认识。

    就比如刘姨手上拿的这一坨线,他认得是线,但是这线也太粗了吧。

    而卫青倒是有些印象,他努力的回想之后发现是在天幕刚开始的时候,徐奶奶手上拿着过。

    当时他还好奇了一瞬,只不过当时吸引他们视线的东西实在太多,在天幕接二连三的炸弹下,他们早就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用处的线给抛在脑后了。

    没想到现在竟然又见到了。

    “这是织围巾织毛衣的毛线。”都是一群男人,刘姨对于他们能问出来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奇怪,没见过怎么可能知道呢。

    “是是织围巾用的毛线?”听了这话,曹丕把捂着后脑勺的手放下,又仔细的凑过去,认真端详着,但是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上一次白居易他们旅游时看到的围巾那么纤细。

    这一根线都得顶半根围巾攥在一起粗了。

    “这就是粗毛线,小孩穿着舒服。”刘姨嫌弃他们不懂,“你们现在年轻人买的那围巾,薄薄一个,跟丝巾一样,能挡多少风?”

    现在看着好看,冬天来了就知道冷了。

    徐雪筠也给她帮腔,她就喜欢用粗毛巾织的毛衣,宽宽松松暖暖乎乎的,偶尔有一点小风吹进来,但是整体却很暖和,所以会觉得特别透气又温暖。

    如果不想让进风的话,就直接穿在最里面贴身穿着,她是觉得比保暖卫衣暖和多了。

    只可惜冬日出门的时候她就不能这么穿了,因为这种毛衣穿在衣服里面实在是太臃肿了,徐雪筠还年轻着,爱漂亮,出门的时候有的时候穿的薄的都得咬着牙才能出去。

    为这事,她挨了不少唠叨。

    实际上家里人都不只是想要唠叨她,都想要说她傻。

    大冬天的,光着个腿就出去了,下边穿个裙子,脚上踩个靴子,中间露个膝盖,也不知道搁哪学来的。

    零下十好几度,就光穿个大衣。

    回来的时候腿都冻雀青。

    刚巧,刘姨也想起来这事了,就又开始念叨她:“这都不用等老了,你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你就看吧,一到冬天刮风下雨,你那两个膝盖就开始疼了。”

    “冬天的时候不穿裤子。”商鞅也忍不住想要说她了,“这怎么能行呢?”

    人家都是家里边穷的穿不起衣服,在那里冻得瑟瑟发抖,她倒好,穿得起衣服,冬天不穿?

    这是个什么道理的?

    光顾着好看,连命都不要了?

    徐雪筠又想捂耳朵了,她就这点小坚持,就觉得那样穿好看,而且:“我哪里是天天那样,就偶尔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那个穿。”

    并且她出去玩的时候,一般去的地方都有空调或者暖气,在车上吹着空调下车就进人家店了。

    进去之后把外套一脱,大家穿的都是秋天的打扮,就她裹得跟个熊一样,她不要面子吗?

    可就有一次在路上下雪了,他们的车子轮胎里面卡雪了,一直打滑不敢开,所以最后走回来的,给她冻着了,这下好了,这事能拿出来说十年。

    她本来还以为大家都是年轻人都能理解她,结果没想到面前的几个人全都一脸不赞同的看着她,就连向来好说话的李大哥也是如此。

    徐雪筠:“我哥不也是这样,刘姨你怎么不说他?”

    他不也一整个冬天都穿大衣不穿棉袄的。

    刘姨开始缠线了:“我说他干嘛,你以为人家都和你一样,你哥外边穿的是大衣,但是里边一层套三层的,就你最实在。”

    全靠骨气硬撑着。

    徐雪筠是彻底说不过他们了,哼了一声,扭身端了一碗刚煮好的鲫鱼汤上楼了:“我不管,我就穿。”

    她就觉得那样好看。

    刘秀失笑:“走的时候还不忘带着碗喝的。”

    也是没亏待自己。

    这点挺好的,他见过不少小娘子,一和家中生气就不吃饭,徐姑娘倒不这样。

    徐雪筠好几天都没打游戏了,今天虽然玩的身体疲惫了,但是却把她的精力给调动起来了。

    别人是从百草园学到三味书屋,她是从消消乐打到峡谷吃鸡。

    “刘姨。”李世民蹲下就开始套近乎,“您知道这个毛线,是怎么从羊毛变成这个样子的吗?”

    但要是一般的问题,刘姨还能帮他解惑,比如说怎么腌泡菜或者怎么样酿酱油之类的,可问她怎么把羊毛变成毛线就为难她了。

    她小的时候家里边也没有养羊,甚至她这辈子就没怎么见过羊。

    十几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打毛线,但她们的毛线都是买的,自己做又做不好,还不够费事的,刘姨和她丈夫恋爱那个年代就流行女同学送围巾,刘姨也是那个时候学会的织围巾。

    “你要是让我教你织围巾,我能行。”刘姨摆手,她不光会平针,还会元宝针斜纹针,打的又快又好,可涉及到的原理她就不清楚了。

    李世民也没丧气,他本来只是问问,若是在刘姨这里问不通,他明日里还能去问徐姑娘。

    他非常信任徐雪筠,因为徐雪筠自己不会的东西却能帮他摇人,摇出来会的人。

    “那就拜托您教我一下怎么织这围巾。”

    刘姨真是稀奇,觉得果然人活得久了什么都能见着,放他们那个年代,哪有说男人打围巾的,现在的孩子倒是都不管这些了。

    她喜欢织东西,徐奶奶也喜欢织东西,所以家里边的针线倒是很多,刘姨一找就给他们找出来了好几套。

    “你织了自己带还是给别人啊?”一箱子的毛线,什么颜色的都有,甚至还有不同的粗细,不同的光滑度。

    刘姨织毛线的时候一定要戴上自己的老花镜,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她看不清楚自己织的毛线,实际上织毛线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她的肌肉记忆了,她闭着眼睛也不会出错,她之所以戴眼镜是因为她织毛线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剧,离的远了她看不着。

    现在一弯腰眼镜就开始往下滑,所以就一只手推着眼镜,一只手在箱子里面给他们找毛线。

    “我”李世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织好呢,就选了一个很浅的棕色,“我想用这个。”

    要是织的好了,就给观音婢戴,要是织不好,他就自己戴。

    曹丕选了一个扎眼的紫,让刘姨重复问了好几遍,因为这个毛线是刘姨买的多了,人家店家送的,结果看它这么多年都还待在这里,就知道这个颜色刘姨根本织不出手。

    这颜色,放哪儿都不好看。

    但曹丕还挺喜欢的,所以被问了好几遍也没改。

    刘禹锡要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浅蓝,商鞅拿了一个黑色的,秦国人根据五行,所以喜欢主水的黑色,商鞅觉得这个会更自然一些,卫青则是拿了一个青色的,准备送给刘彻,不过他倒是没有像李世民一样,觉得要是织好了就送出去,没织好就自己带。

    无论他织的好不好,陛下都会来讨要的——不是因为这个东西是他织的,而是因为这个东西是汉朝的第一份。

    徐雪筠打游戏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完全不知道楼下这几人在干什么。

    一人搬了一个马扎围着刘姨坐,盯着她手下的动作看得很认真。

    天幕来了一个放大的镜头,把刘姨手上的动作照的清清楚楚的。

    不少绣娘即使没有这么粗的线,也先拿着绳子比划着,因为她们很清楚,若是等明天徐姑娘当真带唐太宗他们做了毛线,或者是告知他们如何做毛线,那日后羊毛制品风靡全国是必然的,所以她们的手中也一定会短时间内接到大量的毛线制品订单。

    现在有善于织毛线的人手把手教着,此时不学更待何时呢?

    她们可不是没有头脑的短视之人。

    “第一步先起针。”刘姨起针的时候其实从来不打结,只要在棍上用毛线盘一个扣就行,但是担心这几人会反反复复的起针,所以她还是教他们怎么打结。

    起针算是简单,几个人都跟上了,但接下来他们就见到刘姨用那根两头尖尖的木棒不断的在他们刚才起针的一排线上挑来挑去,挑着挑着中间就有一行织好的了。

    完全没跟上的五人:“”

    有没动手的,甚至还有动手之后把自己原来的那一行给挑散了的,有织了半天,结果发现又自己绕开了的。

    这怎么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呢,他们看刘姨的动作很轻巧很简单啊。

    倒是有不少绣娘学会了,只看一遍,她们就知道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了。

    刘姨没发现他们没跟上,毕竟她平时都是自己织着玩,没有多少教人的经验,只嘴里还念叨着步骤:“把这根线串到这根棍上,然后再退针,再挑下面那根线”

    曹丕拦住了她:“刘姨,您先别挑了。”

    他们这一步都没跟上,更别说下一步了。

    而且这还是刘姨说的最最简单的平针,像是什么难的元宝针,情人扣,她还一个都没教呢。

    刘姨只得把自己织好的给松开,又重新给他们演示了一遍,这一次应曹丕的要求,她的动作放得特别特别慢,并且织的孔也特别特别大,足够他们看清楚了。

    过了一个小时后。

    “你们在干什么?”

    下来接水的徐雪筠看到这一群围绕着一圈坐着,低头不知道在念什么的人吓得腿都哆嗦了一下。

    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一样。

    卫青抬头,对她点了点头,又把手中的一小块东西给她看:“我们在学织围巾。”

    双腿并着——为了防止膝盖上的毛线球掉下去,手里捏着长长的毛线针,甚至还学着刘姨放了一段距离的毛线出来,中段在胳膊上缠了一圈。

    徐雪筠:“?”

    你说这话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淡定?

    她这个游戏是直接打到冬天去了吗?

    不是,你们五个不要这么快的融入到刘姨的中老年生活里啊!这不是你们这个时候该干的事情吧!

    她都没学过打围巾啊?

    第130章

    徐雪筠过来的时候,周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但她实在太好奇了,所以还是硬凑过来了。

    现在正值夜晚,刘姨织围巾的时候,要不然就是在院子里,要不然就是在阳台吹着风,他们现在就在一楼的窗户边上。

    窗户开的很大,有清凉的风从窗外吹进来,中间还放着刘姨看的乡村爱情电视剧,吵吵闹闹的。

    李世民坐在窗边,手里攥着两根粗粗的毛线针,专注地盯着眼前的毛线球和正逐渐成形的围巾的一小条。

    这是不仅是他第一次尝试织围巾,甚至可以说是他第一次拿针,手法生疏而笨拙,每一次穿针引线,都格外小心翼翼,屏住呼吸,生怕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感觉比拿刀还累。”李世民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他虽然认真,但实际上他织的还没有不认真的曹丕来的好。

    而且“为什么我织的围巾越来越小了?”

    李世民可以说是满头的问号,他手上的这一条围巾一开始有大概两扎那么宽,结果现在织着织着就只有一扎半那么宽了,还缩水了。

    但无论织的怎么样,李世民现在起码也能顺利的织下去,刘禹锡却连怎么织的都还没学会呢,满头大汗的,织着织着就不知道下一针该从哪个洞里面穿过去了。

    但这点徐雪筠帮不了他们,她这辈子除了小学的时候有上过手工课拿过针线以外,其他时候她连家里边的针线放哪了都不知道。

    毛线和毛线针应该也算是大号的针线吧。

    长孙皇后哭笑不得:“二郎这”

    她甚至都不用自己织,光看两眼就知道李世民为什么知道越来越小了——他生怕出错,所以把线拉得格外紧。

    也不瞧瞧他织的围巾那是能围在人脖子上的硬度吗,简直像一个厚厚的毯子。

    若是让她上去,长孙皇后自信自己能够学会,可二郎就当真不好说了,毕竟人的才能是不互通的,有的人读书很厉害,但是不会做饭,有的人打仗很厉害,字却很难看,二郎会的事情已经有不少了,于纺织一道有无天赋,那可真不好说。

    自汉朝起,基本上女子便人人都会刺绣了,因为古代的衣服和帕子之类的东西不好买也不好修,有的破了一点洞,也不值得花大价钱去让人修复,衣服大了也可以改小,有的时候一件衣服能从家里面的长兄一直穿到老幺。

    并且买布要比买衣服要便宜不少,所以许多人家的鞋袜,枕巾,都是家中女子自制而成。

    长孙皇后也会刺绣,只不过不是为了改衣服,而是绣些帕子,绣些香囊,在如今这个时代算是女子必备的技能了。

    看李世民织条围巾急得满头大汗,不断的拆了又织,织了又拆的样子,长孙皇后感觉要怀疑自己了。

    这个东西真的有这么难吗?

    和一窍不通的李世民和刘禹锡比起来,卫青商鞅和曹丕这三个人的天赋出乎意料的很不错。

    商鞅一板一眼的跟着刘姨的步骤,收放有度,织的不能说是最快的,但一定是最标准的。

    这一点不止让观看天幕的人没想到,就连商鞅自己也没想到。

    卫青的动作稳扎稳打,并且也是几人中织得最快的一个,因为他在平阳公主府中担任骑奴的时候,衣物破了都是自己缝补的,所以虽然织毛衣,织围巾和刺绣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卫青还是很快就领悟了。

    至于曹丕

    徐雪筠的目光移向了他,带着点微妙。

    因为曹丕不仅适应良好,手下织的很快,甚至还自发找到了织围巾的乐趣,那就是边织边看电视剧,讨论里面的剧情,一心二用,既享乐了,也干事了。

    看着他这幅好像她奶奶和刘姨一起打围巾时候的场景,徐雪筠就感觉眼前一黑。

    提前少走三十年弯路是吧?

    但她终究还是包容的性格,眼前只黑了不到半秒,又立刻恢复了。

    虽然此时的场景对她来说真的非常魔幻,但是也没人说年轻男孩不能聚在一起织围巾啊,只是她自己见识的少而已。

    主要还是因为织围巾的人是她认识的——她平时可一点都没看出来他们有织围巾的爱好。

    徐雪筠生怕自己表露出来什么偏见,再对他们造成心理挫伤,于是努力让自己显得和平时一样:“怎么突然聚在一起织围巾呢?”

    她不说这个还好,几个正在织围巾的海洋中挣扎的人还没想起来想要从她这知道羊毛是怎么变成毛线的,但她一开口,几人就想起来了。

    “想知道羊毛是怎么变成毛线的?最早是在哪里出现的?”徐雪筠这下可苦恼了,她还不知道几个人已经问过刘姨了,所以便扭头想问在她心目中可能会知道的人求助,“刘姨,你知道吗?”

    刘姨摇头:“这我哪知道?要是说毛线再往前几十年的事我知道,但要说最早,那我不清楚。”

    “毛线再往前几十年?”这个话题曹丕也好奇。

    刘姨见他们感兴趣,便停下手里的针,回忆了几秒:“对啊,像是我小的时候毛衣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像我奶奶小时候,这个毛线还不叫毛线,叫绒线,扎头发好用,小姑娘们都想买这个东西去扎头发。”

    像她奶奶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皮筋,大家都是用绳子,用红绳的都能算是好看的,漂亮的绒线一出来,可不就讨人喜欢。

    而且那个时候一般的店还没有,那都是外国的高级货,最早可只有上海有。

    “现在你们拍民国电视剧都喜欢拍什么上海滩啊,因为那个时候,你说你是从上海出来的,人家就要高看你一眼。”

    这两个字就代表着有钱,基本上好东西,都是先香港上海用完,然后普及,再轮到他们用。

    “所以那不就是说在刘姨的奶奶的年代,毛线才刚刚进入中国。”徐雪筠提取到了关键的信息。

    看来也才没多少年呢。

    “想知道毛线是怎么做的,那我就明天带你们去看看吧。”徐雪筠原本对于毛线没什么探知欲,但因为眼下自己一问三不知,所以也对毛线提起了好奇心。

    不过这也终究是小事,徐雪筠想起来自己是下楼喝水的,便拿着杯子去了厨房。

    客厅也有水壶,二楼也有水吧台,但是徐雪筠不仅喝水,她还想拿杯橙汁,再拿点零食上楼去,所以才会千里迢迢的下楼接水喝。

    李世民抬头一扫,瞥见她抱着一堆东西,手上还端着一个水杯,走得颤颤巍巍的,便关心了两句:“小心点,别摔着了。”

    要不是徐雪筠已经快要走到了,李世民都直接过去帮她把东西抱上楼了。

    “别把吃的东西撒在床上了。”

    徐雪筠应了一声,随即疑惑。

    李大哥怎么知道她要在床上吃东西?

    不过这个疑惑只是浅浅的出现了一秒,很快就被她自己圆过去了。

    可能是猜的吧,毕竟她一看都不像是要为了吃零食专门坐在桌子面前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徐雪筠就带他们去了羊毛厂。

    “这里不仅生产毛线,还生产羊毛地毯,羊毛床垫。”是一个挺大的厂子了。

    而且:“是我朋友家的。”

    所以可以随便参观,不要手续,只是让朋友和主管说了一声。

    曹丕笑了:“你的人脉还挺广的。”

    哪哪都有她的朋友,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徐雪筠半点也没听出来里面的调侃意外,得意的仰头:“那可不,从小大家都喜欢和我做朋友。”

    她从来都不会没有作业抄!

    这下几人是真笑了,哪怕是觉得抄作业不对的商鞅眼神中都没忍住透露出来几分浅淡的笑意。

    像一只洋洋得意的小孔雀。

    进去羊毛厂之后,让徐雪筠比较意外的是竟然没有漫天飞舞的羊毛。

    她甚至还特意带了几个口罩,都没有派上用场。

    倒不是说空气里干干净净的,但是比起她想象的窒息感好很多。

    因为马上要冬天了,所以此时厂里十分忙碌,主管和徐雪筠告了声罪,然后安排了一个实习生过来带他们参观。

    徐雪筠表示理解,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人家意料之外的事情,人家每天肯定要有每天的工作安排。

    “这里是我们放羊毛的地方。”刘禹锡本来以为徐姑娘都够呆的了,结果没想到负责来带领他们参观的实习生,看起来竟然比徐姑娘还要呆。

    看什么答什么,看到一些东西之后就像是触发剧情一样开始讲解。

    卫青的观察仔细:“为什么这些羊毛会分成两部分存放呢?”

    实习生愣了一下,似乎回想了一秒后才回答:“因为要进行不同的加工,比较长的羊毛要进行精纺织加工,之后就会变成精纺毛料,剪下来的杂毛,或者比较短的毛就会进行粗纺加工,之后就会变成粗纺毛料。”

    精纺毛料和粗纺毛料要生产的东西当然不一样。

    “精纺毛料一般就会用于制作一些薄的薄羊绒衫,或者春秋穿的开衫,羊绒内衣之类的,因为又薄又保暖。”

    厂里自然有供人观看的样品,实习生带他们过去参观。

    “这个牌子的衣服材料就是一直找我们的厂定制的,在市面上要一千多一件,你们可以摸摸看,如果要买的话,直接在厂里面定制有优惠,打七点九折呢。”

    这折扣可以说很大方了。

    但是她不知道面前这几个穿着干净精致的人,兜里面现在一个子儿都掏不出来。

    到这一步就不用实习生介绍了,因为每一个产品旁边都会附上相应的毛线,下面还挂了一个介绍牌。

    他们现在摸的这个薄的羊绒衫,看着就让人觉得不便宜,因为不仅表面平整光洁,织纹也细密清晰,甚至上面还泛着柔和自然的织纹,看一眼就能让人觉得脑海中会冒出来两个字。

    服帖。

    李世民想了一下,如果在里边穿上这样一件衣服,心里边不免有些心动。

    可是没钱。

    那就学会这门技术,之后自己造。

    “是和我们昨天织围巾用的线不一样。”好东西一摸就摸出来了,他们昨天用的线暖和是暖和,但是摸着其实还是有点粗糙的,不比的时候其实觉得那个也还行,但是一比就比出来差别了。

    “是的,这个线支数高,纱线细,所以价格也会更贵一点,不过买过的人都会觉得物有所值。”

    几人摸了又摸,有点不舍得离开。

    的确喜欢。

    天幕很适时的出现了。

    其实他就算最后这两天什么任务都不发放几人也会觉得满足了,因为昨天他们获取的书籍内的知识,对于他们的帮助不是简简单单的几百块钱可以比拟的。

    甚至可以说他们这趟获取的东西的价值要比之前大部分人的都要多。

    毕竟不能来到天幕上的人也不是完全不能获取金钱,每天还有一百块的兑换额度呢,攒着攒着也能买不少东西了,但知识可不是想学就能学到的。

    【开启神秘任务,完成每人可获得精品羊绒衫三件,以及羊毛纺织要点大全一本】

    这任务就像是及时雨,几人瞬间精神了起来,但是这个神秘任务四个字,却让他们有点忐忑。

    人类总是害怕未知的,哪怕天幕从一开始到现在对他们的态度都非常友好,但‘神秘’到底是有多神秘。

    几人的心思交流很隐蔽,徐雪筠和实习生完全没看出来,两个还在说成本的事情。

    “哇,厂里面生产出来的成本只要三百多啊。”徐雪筠惊叹,“这也太黑了吧。”

    三百多的衣服,就算她加上人工费,管理费,运输费,分销费,徐雪筠觉得卖个七八百也差不多了,但没想到:“卖一千四百多,这比我”

    比我家还会赚钱呢。

    徐雪筠其实平时自己就是买这类衣服的冤大头,但是一把成本摊开来给她讲,她就觉得嗯好贵。

    这么算下来,利润差不多要有百分之两百了。

    怪不得这个牌子兴起的这么快,听说它背后的公司最近都要上市了。

    不过很快她就宽慰了自己:“起码东西的确是好的。”

    总比花了钱买的东西又不好的强——如果下次能够不让她知道成本就更好了。

    看完精纺的,他们又去看了粗纺的毛料,这种短毛就是他们昨天织围巾所用到的毛线的主要材料。

    “像是一些羊毛呢子的衣服,或者围巾,手套,帽子之类的,就都是用这种短毛杂毛生产的。”

    其实保暖也没什么差别,甚至这种保暖的还更好,不过也的确没精纺的好看,轻便。

    但李世民他们却只看了一眼,就决定这次主要就学粗纺是怎么纺织的。

    因为暖和,要求还没那么高。

    得先让人都穿得起冬日保暖的衣服,再说什么好看不好看吧。

    看完了储存毛料的地方以及各类毛料的区别,接下来他们就要去看生产步骤了。

    首先去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清洗室。

    一进去几人就感觉热气腾腾的。

    “因为剪下来的羊毛只是看着比较干净而已,但是羊毛上还会附着着灰尘和杂质,以及很难清洗掉的油脂。”所以这一步就是要把羊毛给洗干净。

    “油脂用冷水很难清洗,所以要用热水再加上小苏打以及清理液清洗。”

    一共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粗洗,就是把大的灰尘和杂质都给冲洗掉,第二步则是主要是去除里面的油脂。

    这非常好理解,几人看了几眼就明白了。

    不过他们却注意到了有人在拿管子抽里面的水。

    “这是在做什么呢?”

    脏水难道不是直接倒掉便可以了吗?

    商鞅有所猜测:“是因为里面的油脂吗?”

    这让实习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里面的意思明晃晃的,让李世民不禁又有些想笑,后世的学生还当真都像徐姑娘一样,半点意图都不会掩盖,一双眼睛好像会说话一样。

    因为很明显这位带领他们参观的小姑娘之前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疑问,甚至可能苦思冥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所以才意外于商君能够这么快的就知晓其中的缘由。

    但其实只是因为她提到油脂两个字,便会让几人都敏感一些而已,因为在古代油脂无论用在哪里都是珍贵的。

    “是的,因为这些水中含有大量的羊毛脂,这种羊脂可以用来制作护肤品,等把水抽出去沉淀冷却之后,油脂就会凝固在水的上方,接着就会被装起来集中运输出去。”

    不在厂里生产,因为他们厂毕竟是羊毛厂,主要做的还是羊毛制品。

    “我小的时候脚后跟划了两道子,冬天的时候就总是干裂。”虽然现在已经彻底好了,连一点印子都看不到,但是徐雪筠却也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抹在脚后跟的油脂中就有羊脂油。

    当时因为每天都要走路,每天都干裂,所以什么法子都用过了,除了羊脂油以外,还有马油,蛇油。

    她觉得:“最好用的其实还是蛇油。”

    虽然她自己觉得抹的时候很奇怪,心里怪怪的,可是抹上之后就会好很多,第二天哪怕伤口不愈合,但是摸着是软的而不是裂开时的干硬。

    也是因为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并且她小的时候又静不下性子来养伤——甚至她脚上的伤口就是把杯子打碎又踩上去之后划的,挺深的两道口子。

    “这倒是。”李世民和卫青都赞同。

    出行打仗,一切从简,但是身为将领其实并不可能什么伤都要忍。

    冬天手干裂也是常有的事,但却会影响握刀的力度,所以就要尽量避免手被冻伤。

    蛇油的确是最好用的。

    不过后世的擦脸油还真是多种多样啊,光是从认识徐姑娘起,他们就知道了不少种。

    洗完毛之后就要开始梳理了。

    在梳理前是要进行烘干的,不过烘干是有一个大房间和一个大机器的,他们并没有近距离的参观,只是远远的看了一下,但即使隔了这么远,他们也能听到呜呜的风声。

    “为什么要有风呢?”徐雪筠难得好奇,“这样不会不方便吗?摊着烘干不可以吗?”

    那样能烘的毛应该也更多吧。

    “因为一边吹风一边烘干,烘干出来的毛是更加分散蓬松的,不会纠结的缠在一起。”实习生笑道,“还是我们这个厂上一年刚买的新机器呢,主管说花了很多钱,就等着今年赚回来了。”

    这里实在是太吵了,他们知道这一步要烘干之后就赶紧溜到了下一个地方。

    那就是梳毛。

    数个庞大的机器出现在眼前,有许多个轮子,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交错安放,但是每一个轮子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小排齿,现在还没有启动,不过工人们已经开始往这里搬运羊毛了。

    实习生看了一下表,说让他们稍等一会,五分钟后就要开始工作了,于是几人便在这里老老实实的等了五分钟。

    在拍照差不多搬齐之后,机器发动了,并没有特别大的噪音,只有齿轮转动和毛被扯开的细小的声音。

    毛料被导入进去之后会顺着齿轮的转动方向被排梳理齐,那些交错安放的齿轮此时就发挥了作用,一方梳下边,一方梳上边,并且因为齿轮大小不同,所以能梳到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

    徐雪筠在出料口处等待着,发现从这里出来的羊毛已经成了一条条的——当然是比较粗的一条条。

    “因为在中间的时候会进行拉伸。”这些齿轮中也有这个作用,所以羊毛的纤维会被拉长,拉细,交织在一起。”

    而这一部出来的徐雪筠所看到的一条条就被叫做毛条。

    之后就会被纺成纱线,也就是徐雪筠他们织围巾所用的毛线。

    “这个不就和我们平时纺织的步骤一样了吗。”观看天幕的绣娘很惊喜,将羊毛变成毛线的步骤出乎意料的简单,她甚至觉得如果现在给她一头羊,她自己就能把羊毛做成毛线。

    至于织围巾,织毛衣——这些更是简单到她昨天便学会了。

    她激动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心中盘算着父亲的吃药钱,小妹的嫁妆还有兄长的束脩。

    若是能成功,岂不都有着落了?

    她不禁再一次的在心中感谢徐雪筠。

    真是多谢徐姑娘,上一次靠着她,她制作了来自后世的美食,让大哥上街去卖这才够了他爹上个月的药钱,即使那只是昙花一现,但这次若是成功,她日后想必就有能够做的营生了。

    她立刻转身在自家的门口拜了一拜。

    等她卖了东西,手里能够空出来些许的闲钱,她一定带着小妹去庙里给徐姑娘烧香!保佑她平安!